书法
是文化的记录和蝶生
近日
我市青年书法家谭熠
成功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
2021年度批准拟入会职员名单
谭熠,1984年7月生于泰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泰兴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泰兴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被评为泰州市精良文艺家、泰州市精良基层书法家。现供职于泰兴市美术馆(字画院)。
谭熠与书法的缘分
可以从童年时算起
谭熠的父亲便是一名书法老师
谭熠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便是一名书法家。在书房看父亲写字,在父亲的辅导下提笔练习,霸占了我童年的绝大部分韶光。那时一到过年,家里就最热闹。街坊邻居都喜好来请父亲帮忙写春联,我就在阁下给父亲打下手。有时邻居来得不巧,父亲不在家,就由我来代笔,还得到不少邻居的称颂。当时七八岁的我就暗暗下决心,等我终年夜了,也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书法家。”
始于家风
忠于热爱
自小的耳濡目染
自己的兴趣使然
让书法与谭熠相伴而行
谭熠部分作品 旁边滑动查看更多
谭熠
“起初进行创作时,自己没有形成一个别系方法,许多时候是凭觉得下笔。这样下去不是长远之计。我不想让书法仅仅成为自己的一个爱好,我想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也正是这种想法使令之下,我开始拜师求学。一起走来,每个阶段的老师们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在他们的教导下,自己开始步入书法学习的正途,找到适宜的方法。”
除了家庭氛围的熏陶
谭熠所在的泰兴市书法家协会
也为他的书法创作
供应了很大的帮助
截至目前
我市书法家协会中共有9位书法家
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他们是
高濬源 徐伯生 幸平
王晓平 王晓明 陆峰
宫和平 彭军见 谭熠
谭熠
“我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离不开书法家协会这些前辈们。我们互换书法内涵,通过泰兴古籍、诗词感想熏染泰兴书法文化。在古人作品的根本上,创新自己的书法创作方法。”
(谭熠作品 刘鹏春《延令赋》)
这种“守正、创新”的过程
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而文化的传承
也在谭家人的身上连续上演
细数历史
我们会创造在书法与文化的传承上
泰兴的先贤前辈们
早就为我们做出了模范
吴存义(1802—1868)
吴存义,字和甫,号荔裳,民国金陵女子大学校长、近代著名教诲家吴贻芳的曾祖父。泰兴县城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选庶良士,授编修。督云南、浙江学政。历任太仆寺卿,通政使,工、礼、刑三部侍郎等职。咸丰年间三次担当南书房侍读学士,成咸丰帝师。
学有经术,精音韵,擅小令,工书法。
吴存义行书对联
朱铭盘(1852-1893)
朱铭盘,字俶僴,号曼君,泰兴县城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优贡,同年中举,与南通张謇、通州范当世、如皋顾延卿、海门周彦升并称“江苏五才子”,张裕钊学生。曾与张謇兄弟联名致函袁世凯,亲书万字绝交信,“直斥其非”。
工诗、古文辞,书法融魏、隶入楷,笔力峻拔,清新绝俗。
朱铭盘殿试书页 (1)
朱铭盘殿试书页 (2)
陈潮(1801—1835)
陈潮(1801—1835),字宗海,别字东之,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平生肆力经学,锐志算学,精六书音韵,工书,尤擅小篆,有“荔裳小令东之篆”之誉。时列京城“十二才子”之目,与龚自珍并称“龚陈”。
陈潮篆书立轴
蔡宝廉(1861—1945)
蔡宝廉,字竹泉,号彦冰,泰兴蔡家巷人,因行五,人称“五老爷”。例贡,光绪三十年(1904年)任职地方训导、兵马司副指挥、安徽补用知县。入民国,任山西省长公署秘书、潞城县知事,民国16年(1927年)任泰兴商会会长。晚年致力于慈善,创设天下红十字会泰兴分会。
工书,四体兼善,名闻苏中,传“中山纪念塔”手迹为其所书。
蔡宝廉行书立轴
沈文瀚(1865-1919)
沈文瀚,字海秋,泰兴县城人,中共暗藏战线英雄沈安娜大伯父。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翰林院编修。董理县学,热心地方事务。擅书法,笔墨淡雅。
沈文瀚小楷团扇
杨体仁(1869-1957)
杨体仁,字静子,号宛叟,泰兴县城人,人称“静山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保举经济特科,民国8年(1919年)任阎锡山秘书。肆力书学,于汉唐诸碑尤为致力,垂三十年,晚年鬻书沪上,名垂士林。
杨体仁楷书对联
朱东润(1896-1988)
朱东润,原名世溱,泰兴县城人,明末福建巡抚朱一冯裔孙。传记文学家、教诲家、书法家,复旦大学原中文系主任。精书法,其小篆根植于秦篆汉隶碑,风格苍朴超逸,为众人保重。
朱东润行书横批
回溯历史,惓仰先贤
家风传承,泰兴风骨
笔墨的书写
书法的艺术
说不尽,道不完的是文化的传承
这里蕴含着的
是我们的文化自傲
来源:聪慧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