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在洋溢着浪漫空想主义的豪迈歌声里,多少人觉得侠气冲天,无比震荡。

歌曲《少年行》正是出自王维的七绝组诗《少年行四首》,四位帅气的歌手唱出了青春豪迈,也唱火了唐诗。

在我们的印象中王维彷佛一贯都很佛系,我们熟知他的多是山水田园诗作。

那个空想国度辋川,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位帅气唱将唱火了唐诗王维诗中的少年侠气穿过千古震撼国人

实在,青年期间的王维也是少年侠气,纵马持剑奔徙在滚滚尘凡。

歌词中少年郎那种昂扬奋进的发达朝气,引起了当代青年朋友的共鸣。

他们听了《少年行》之后,纷纭表示:爱了,爱了,全体人都振奋起来。
那种面对重重险阻,也要倔强从容,勇往直前的少年侠气勉励着每一个人。

本日我们就一起读读唐代大墨客王维的原创组诗《少年行》。

少年行四首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第一首小诗是写游侠少年的凌云意气。

新丰的酒美,价格也是贵的动听。
可是大唐长安的游侠少年便是爱它。

斗十千,一方面表达出新丰美酒的宝贵,另一方面也写出萍水相逢的少年郎的那份年夜方与任性。

意气相投的热血男儿岂能不共饮一杯,而且必须是不醉不归。

酒楼上神采飞扬的游侠们推杯换盏,且看那英武的青聰马,正闲闲地系在高高酒楼的婆娑垂柳边。

这首小诗画面感极强,特殊是结句用了蕴藉的景语。
墨客没有一味表现少年郎的豪侠不羁之气,还令蕴藉婉约的韵致涵在个中,更多一份灵动之感。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去世犹闻侠骨喷鼻香。

第二首小诗因此自叙口气写少年郎出征塞外。

我们知道诗中的“羽林郎”“骠骑”都是大汉的官名,唐诗里有许多借汉喻唐的名句。
比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羽林郎,掌宿卫侍从,也只有六郡世家大族子弟才可以充任,地位自然可见一斑。

骠骑,是指大汉帝国的大将军霍去病,他功绩卓著,带领三军数次击败匈奴的陵犯。

这里都是为了陪衬少年郎的一腔报国忠心,一旦外敌来犯之时,定是责无旁贷地奋勇杀敌。

遥遥的边关,是何等的荒凉苦寒。
血淋淋的疆场,更是命悬一线,少年郎却舍身殉难。

亦如金庸师长西席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纵然为国捐躯,也有侠骨遗喷鼻香。

小诗的第三句骤转,尾句又以斩钉截铁之语收住,文风抑扬抑扬,大开大阖。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纭射杀五单于。

第三首小诗是写少年郎勇战疆场的无畏壮举。

自古英雄出少年,那个可以旁边开弓的矫健儿郎,面对着“虏骑千重”的压境敌军,劲装健马奋而突杀,直似入无人之境。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
少年郎偏坐在金鞍之上,白羽在手,弓弦霹雳火石之间,已经纷纭命中了为首的几个异族敌将。

可见少年郎卓尔非凡的身手和孤勇睿智的胆略。
墨客用寥寥数语,便如此真切地把少年英雄的形象勾勒出来,可谓奇绝。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第四首小诗写浴血杀敌的少年郎并没有赢得应有的封赏。

小诗的前三句写了三军凯旋归来,朝廷举行了隆重的盛宴。

把酒庆功之后,便是云台论功、天子亲自封侯赐印,这是男儿无以伦比的光彩。

可是墨客在尾句却溘然一句“将军佩出明光宫”。

正所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事实上,能够青史留名、封侯赐爵的人,也只有那些天子宠信的将军贵胄。

名不见经传的少年英雄,所有的功迹都是要归功上司,他自己不知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

经由前三首小诗的陪衬,浪漫大胆的少年郎已是神仙人物了。
可是结尾的一句却让人跌入冰谷,转生出苍凉悲怆之感。

更何需多言,七字足矣。

少年行,是中国古代的诗词题目,许多唐代墨客都曾写过,比如李白、王昌龄、令狐楚。
不过最著名的还是要属王维的《少年行四首》。

大概正是大唐少年郎浪漫勇武的空想与抱负,打动了当代读者的心,也更增长了满怀的信心和骄傲。

特殊是名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去世犹闻侠骨喷鼻香。
”更是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