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孩子摇头晃脑的背诵着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

孩子对诗歌里面的字义充满了迷惑:“妈妈,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写诗,前后都看不见人,只有他一个人,还有,他写着写着诗还流下了鼻涕???是有幽州台太高了,感冒了吗??”我听了孩子的阐明,心里一愣差点笑了出来,怎么陈子昂的诗到了孩子的嘴里,就成了这个意思?

我拿过孩子看的诗,才创造他手里的诗是我前段韶光随手给他写下来的,并没有注明意思阐明,难怪孩子理解的一塌糊涂。
这可弗成。

我溘然想起来前几天妹妹寄给了孩子一套古诗词的书《藏在舆图里的古诗词》,还没有来得及看呢。
于是赶紧给孩子找出来,让他看上面的意思,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带孩子走遍祖国感想沾染古诗词魅力这就是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孩子一边翻着这套书,一边对我说:“妈妈,这套书写的不错,里面不仅有阐明,有配图,还有这首诗是在什么地方写的呢。
”他说着就翻到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一页,这个页面上,不但有陈子昂这首诗的阐明,还标注了这首诗写于北京。
不错,幽州便是现在的北京。
这一点是我这个自诩历史通的妈妈都不知道的。

在诗的右侧,配了一幅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仰天嗟叹,郁郁不得志的图画。
展示了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自己的空想抱负得不到机会实现的伤感和孤独。
让我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不禁为陈子昂感同身受,为他惋惜。

而孩子也终于创造了他理解为“鼻涕”的“涕”字,实在“眼泪”,是由于陈子昂太伤心了,留下了悲哀的泪水。
那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要用悲壮沉重的语气,语速稍慢的来读。
这样才能读出诗的意境和墨客的真情实感。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看过诗词大会,对里面的小才女武亦姝影象犹新,由于她是一个妥妥的诗词迷,口袋里一贯装着诗词书,随手拿出了就看,也正是武亦姝对诗词的这种爱好、坚持,培养了她宠辱不惊的气质,让她成为了一个有内涵和才华的人。

这套由中心公民广播电台读书节目主持人、阅读推广人贺超配音并推举的《藏在舆图里的古诗词》,真的是一套不错的书,很适宜现在的孩子学习一下。

我翻了一下内容,以为真是一本好书,好的诗词书。

《一》按地域分划分

我们可以看到这套书分为四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诗词风格,将各个区域的诗歌集中起来,分门别类的进行了总结,方便孩子的遐想影象和理解。

四本书的封面更是组成了我们的祖国的舆图,以此彰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湛、影响力的广阔辽远。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江南的美景、北方的气势、塞外的广袤、西南的山水人情等,由于我们的墨客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当孩子领略了诗词中的祖国风光之后,就会有“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的感慨了。

《二》以韶光为轴,以地点为点,贯穿学习

这套《藏在舆图里的古诗词》以“光阴列车”为线,带孩子在古诗词的天下里遨游,让孩子看到不一样的诗词:

李白写《静夜思》的时候,在哪里?杨万里的《小池》中俏丽的荷花又是什么地方的?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中的赤壁详细指的哪一个?

在这套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而这也给孩子理解诗词带来新的体验,理解墨客写这一首诗诗的背景、环境、心情等,更穿插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匆匆进了孩子对诗词的理解,对墨客的理解,对那个时期的感悟。

《三》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书中通过古诗词与舆图相结合,舆图与故事相结合,故事又与古诗词相结合的办法,让古诗词变得更加普通易懂,生动有趣,更适宜孩子的阅读习气,符合孩子的口味,知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每一首诗,都有一张图片,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定位,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属于它的地方。

《四》内容丰富

这套《藏在舆图里的古诗词》,一共收录了40位墨客的180首古诗词,发生在88个地方的200段历史故事。

我们可以在里面探寻李白的踪迹、杜甫流落的路线图、苏轼和辛弃疾的经历,有诗词、有故事、有图画、有内容,让孩子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

知足了3岁以上孩子的阅读哀求,而7岁以上的孩子能够独立的阅读,没有障碍。

随着语文教诲制度的改革,对孩子的古诗词的哀求也越来越高,孩子每一个学期在教材长进修的古诗词就有十几首,然而这远远知足不了孩子须要达到的诗词储备量。

我们家长也没有多余的韶光和精力来对孩子进行诗词方面的辅导,由于我们对诗词也不精通。
《藏在舆图里的诗词》,就很好的办理了这个问题。
它通过有趣的故事,色彩光鲜的图画,合理的组合,以地点为线索,见证一个个墨客在这些地方留下的足迹。
当孩子途经这个地方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某位墨客在此地留下的诗歌,在无形中就提升了孩子对诗歌的兴趣和影象力。

我们常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能够提升孩子的气质,扩宽孩子的视野,开拓孩子的思维,更能帮助孩子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孩子往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本。

现在就下单送一套给孩子吧,这是最好的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感想熏染诗词的魅力,这是孩子发展路上最温馨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