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这是后代大墨客苏东坡对唐朝四位墨客的评语。
虽然都不是什么好词儿,但必须承认,苏轼的评价确实捉住了四位墨客的特点。
元稹较为轻佻,元稹生平顺遂且多情,写诗虽求反响现实,也免不了失落之轻薄;白居易的俗气紧张表示在后期“养老”生活中写得唱和诗与口水诗;孟郊和贾岛一个生平坎坷贫寒,一个天生身体瘦弱,都反响在个人的诗风当中。
这篇文章,就带大家欣赏一首很能代表白居易之“俗气 ”的诗歌。
实在吧,《全唐诗》茫茫将近10万首唐诗,加上最近敦煌出土的残卷,10万首里面又有几首是不俗气的呢?
古人统计,全唐诗中只唱和诗就占了70%,相称于一大半的唐诗都是为了人际交往而作。唐诗本来就不是什么超然世外的产物,只是今人与古人处在不同的措辞和社会环境中,对唐诗的理解也较少,才会武断地下出“俗气”“不好”这样的评语。
唐诗在唐代就类似我们现在的交际措辞,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本无所谓俗不俗气。
【诗篇】
玉真张不雅观主下小女冠阿容白居易 〔唐代〕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回眸虽欲语,阿母在当中。
【诵析】
这一首诗,自然便是那占了70%的唱和诗了。诗歌的创作背景现在无法考证,不过看风格该当是白居易中晚年作品。
这一天,白居易散朝归来,忽然表面有玉真不雅观的道人来访,说今日张不雅观主名下的小女儿行成年之礼,要请白居易过去不雅观礼。
白居易与道不雅观寺庙之人多有来往,既然相邀便欣然而往。在及笄礼上,长辈为女儿取了字“阿容”。白居易这首诗,便是受人所托,为纪念此仪式而来。
至于说这张不雅观主是男是女,为何膝下会有儿女?一种可能是唐朝风气开放,羽士本来就可以生儿育女;另一种可能则是凡俗人家为顺利将孩子养大,挂名在不雅观主名下。
诗题中的“冠”本是男子成年的冠礼,这里用来代指女子成年的笄礼,两者流程大略相似。
白居易这首诗的内容也很大略,通篇都环绕着这个字“阿容”的小姑娘展开,大家读起来该当也有种很熟习的觉得,由于类似的话大家在人际交往都说过。
首句“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就很像两个推着儿女的父母见面,相互称颂对方子女,“你家孩子长得真可爱,多大了呀?”“看娃这小脸儿,真俊!
”……
次句“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是对小姑娘的直接描写,连用两个比喻,说她像姑山五老峰上的白雪一样平常纯洁,又像瑶池里一朵莲花一样崇高优雅。
这也是我们夸人孩子的常用套路了,只不过口语中不用“雪、莲”这些文雅的词儿,一样平常都是“长得像某某某明星”这种。
第三句“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描写小姑娘的周围环境,仍旧是衬托她的俏丽纯洁。晚上,院子里的花为了她亭亭玉立不愿凋落;春天的窗外,一轮弯月悄悄地安抚她睡觉。花儿,玉轮衬托着小女,就更让她焕发生姿。
末了一句“回眸虽欲语,阿母在当中”仍旧是对小姑娘的直接描写,这次并没有刻画她的玉貌花颜,而是写她含情欲语的姿态,煞是可爱。
转头虽然想对“某个人”说些什么,但终极还是吐吐舌头,算了,毕竟母亲就在阁下看着呢。
“少女情怀总是诗”,白居易这末了一句,就生动地刻画出一个青春期少女的生理活动,美好又可爱,引人遐思。
大家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想呢?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夸过别人家的小孩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