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常有朋友说——喜好探求身边的美好,要拍出“如诗”的画面

虽说这只是一种神往美好生活,渴望回归大略,寻求唯美意境的欲望。
但就有“叫真儿”的伙伴问——如诗的照片“长”啥样?咋把照片拍成“诗”?

有句针言说的好—— 诗情画意,形容“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

的确,自古以来人们喜好用诗词传达感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浓缩在短短几句话中,不但让后人能体会个中丰富的感情,还仿佛有一幅画卷同步展现。

想把照片拍成诗不妨跟着古诗拍拍看|手机摄影技巧

这大概便是诗词的魅力,也是人们追求“如诗画意”的缘故原由之一吧!

如今我们想拍出有“诗意”的照片,不妨就从这些古诗中探求灵感,体会诗中想传达的感情,然后再探求与之契合的画面、意境,考试测验把照片拍的“像首诗”。

比如:同样拍秋日,小月借助3首描写秋日的古诗,看看如何根据诗词的内容和不同感情,拍出三种不同觉得的“秋意”。

一、读《秋词》|拍“暖秋”

对付秋日的理解,很多人以为是“满目悲惨”,而小月印象中,秋日则有另一种历经“春夏繁华”后的成熟美,色彩虽虽浓郁但并不娇艳。

正如唐代刘禹锡《秋词》中描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日冷落,我却说秋日远远赛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平步青云,带着我的诗情飞入云霄。

喜好这首诗,也正因契合自己对秋日“正能量”的理解,以是根据诗中描述的画面,小月拍了这组“暖秋”。

除了积极的感情外,古诗中有几个关键词:“秋日、晴空、一鹤排云上”,也成为小月拍摄时选景,构图的参考。

正由于画面有了“温暖的感情、阳光的色彩、活力的飞鸟”元素,让这组“秋意”暖洋洋。

二、读《天净沙·秋》|拍“冷秋”:

诗词既然是为了表达感情,除了“喜”一定还有“悲”,有了暖秋也自然会有悲惨的“冷秋”。

就像来自元代白朴《天净沙·秋》中描述——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诗译文:

太阳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而孤寂的村落落。
轻烟淡淡飘向空中,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一只大雁掠过天涯。

在这段诗词中,有几个关键词:孤村落、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分别代表了一种画面元素,无论哪个都透着一份悲惨。

如果想表达内心的一份“悲秋”感情,考试测验找到以上这几个关键元素中任何一个或两三个组成画面,就能拍出诗中描述的“凄冷秋意”。

而小月拍的这几张“冷秋”与前面一组“暖秋”最直不雅观的差异在于,采取“黑白冷色调”,而每张又都加了一点点暖色—— 比如:黄叶、红日,与黑白色形成强比拟,只想给这个“冷秋”留点温暖(或希望)。

这些细节画面,也是作为亮点和表达内心的一种办法。

三、读《山行》|拍“山间秋雾”:

深秋时令,小月去登黄山,不巧碰着大雾弥漫的景象,能见度很低,原以为会失落望而归,啥也看不到。
但顺着山路逐渐深入,置身云雾间,反而宛若瑶池,若隐若现的朦胧美,神秘而令人神往。

不觉间想到“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诗译文:

沿着波折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不雅观望,只因喜好这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仲春春花。

古诗中提到的:寒山(深秋的山)、石径、白云深处、红叶、人家,在大雾的山林间真的都看到,诗中呈现的画面逐渐清晰,而那种朦胧的意境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更强烈的感想熏染。

也正是带着这份强烈的觉得,小月拍了这组“黄山秋雾”。

以是,如果问怎么拍出有诗意的画面,有点抽象,那就换个说法——想想如何把照片拍的“像首诗”。

根据以上拍摄方法,总结3个关键点:

1-读懂诗:理解古诗中想表达的情绪,或喜或悲,或任何你所领悟的觉得。

2-找关键:拆解诗词中关键词,从中找到能组成照片的主体元素

3-拍觉得:当置身于某个如诗般的环境时,不管是“触景生情”,还是“刻意营造”,考试测验拍出诗中意境。

以上虽然我们借“古诗”的帮助,找到一些拍摄灵感和表达诗意的捷径,但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适宜这种方法,换句话说“像诗”的画面也有自己的“长像”。

四、有“诗意”的画面3大特色:

要问“如诗的画面长啥样?”,把握三个关键特色—— 简约、复古、故意境。

1-画面“简约”:

如诗的画面,易“简约”,忌“繁芜”。

常日看上去画面元素较少,背景干净,色彩大略,大片留白。
正如诗词“言简意赅”的特点,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丰富的情绪。

比如:想拍一张简约“荷花”

而现实的环境很凌乱,大片荷花错综繁芜,如果只随手一拍(见下图),很难拍出想要的“诗情画意”,怎么办?

减少画面元素,局部取景,用水面为背景,大片留白,一张简约且有诗意的荷花就有了(见下图)。

2-画面“复古”:

“如诗”的画面,易“复古”,忌“当代”。
复古的觉得,可以通过复古元素,仿旧色调来表现。

而选择拍摄题材多以山水风景为主,纵然在城市中取景,也要避免过于当代化的元素,比如那些“高楼大厦,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等等画面,只要涌现,秒“穿帮”(如下图)!

为了避开这些高楼建筑,小月选择近处仰拍,保留复古的建筑屋檐,还有那株枯黄老树。

也可以连续缩小取景画面,只拍枯黄老树,加上落在枝头的飞鸟(见下图),不禁想起那句古诗—— 枯藤老树昏鸦

除了这些环境自带的复古元素外,我们还可借助后期来营造。

比如:给图片加古诗词,复古小印章、留白边框等,本文很多图片小月都有这样处理,无形中让照片整体觉得更有“画意”。

详细后期技巧,小月整理过很多方法,可点击下文(蓝字)参考

《手机给图片加水印|3款“复古小印章”,国风画感十足!

《想给图片加笔墨、留白、小印章?手机5步搞定!

3-画面有“意境”:

有诗意的画面,易“虚幻”,忌“写实”。

所说的“虚幻”是指那种朦胧,缥缈,若有似无的觉得。
而“写实”则是过于生活,很现实的场景。

在我们身边有几类场景,很随意马虎营造那种“虚幻”觉得,拍出意境。

比如:大雾、水蒸汽等

有了雾气的点缀,即便拍当代化的城市,也能有一种意境美(见图1),而有了水面雾气的点缀,荷花也更有诗意(见图2)。

沉着水面+倒影

即便很写实的主体,有了沉着水面和倒影的影响,就能营造一种宁静感。

拍简约的“花花草草”:

不管是桃、李、梨还是偏大些的玉兰,荷花等只要拍摄时把稳“简约,留白”加上一些拍摄小技巧,普通的花草也能故意境。

总之,拍摄时把握“简约、复古、故意境”这3个关键点,加上“古诗”的勾引“加持”,相信你也能拍出如诗画面。

图文|岳小月原创|本文由维权平台监管,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您点赞,留言,转发,是对小月最大鼓励。
想理解更多手机拍照技巧,创意后期,立时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