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这样的感想熏染。灯火阑珊、明月高悬之时,游子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家人围坐一起、欢声笑语的温馨画面。
在外打拼的日子极其困难,不仅不敢在人前堕泪,而且还要故作倔强,不断地为自己打气,实在惆怅的神色中,根本掩饰笼罩不住内心的悲愁和慌张。
唐代一位墨客离家多年,心中非常思念亲人,纵然要经历千辛万苦,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途。下面分享雍陶的七律,叙议结合,蕴藉隽永,八句话都非常耐人寻味。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唐 · 雍陶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雍陶生活于唐文宗年间,进士及第后授国子博士,后又曾出任简州刺史,晚年隐居故宅。雍陶工于辞赋,其作品清丽浅畅,多反响清逸幽寂的生活场景,他的《题君山》等诗作深受后世讴歌。
雍陶是四川成都人,从前为了生存和仕途奔波,虽然小有名气,可是由于思乡心切,晚年便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末了终于回到故土。这首诗就描述了作者从长安返回成都时在途中的感想,出语精妙,耐人咀嚼。
诗的大意是:巴蜀大地上遍布群山峻岭,险要的山峰宛如一把把利刃。山顶上天寒地冻,积雪未融。墨客回顾起昨天在路上经历了各种困难,依然感到触目惊心。大散岭上春雨绵绵,下个不休;虽然是初夏时节,褒斜谷里依旧寒意袭人。
到了剑门关,间隔京城已有三千里路;蜀地的山路波折坎坷,回旋弯曲八十盘。自从回到家乡,喝到了成都的烧酒,墨客便再也不愿为了那些浮名虚利而重返京城了。
开篇就表达出对蜀道难行的感慨,“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道路弯曲、冰雪覆盖,奇峰险要、宛如刀削,墨客小心翼翼地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既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觉得,又以为心有余悸,乃至不敢回忆昨日的危险境遇。
颔联详细刻画出两幅极具地域特点的画面,“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由于山岭嵬峨、气温较低,墨客走在山中的栈道上,既担心会坠落深谷,又感到寒意袭人。春夏本来是不同时令,可是墨客却经历了春雨、夏寒,乃至还瞥见了冰雪,可谓一地一景,变幻无常。
颈联描写形象,“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作者在此采取夸年夜手腕,描述了巴蜀与京城相距迢遥,同时又弯曲难行。正由于上山过程极其困难,如果要原路返回,依然须要经历同样的困难险阻,以是这两句不仅描述了作者归途中的感想熏染,又过后文打下了铺垫。
结尾更加耐人寻味,“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作者并非由于偏爱成都烧酒,就不思返回京城,而是由于好不容易翻山越岭回到故宅,暂时根本没有体力和心情重新攀登险峰。同时“不思”二字,也委婉隧道出了作者厌倦仕途、神往田园生活的心意。
雍陶的这首七律叙议结合,既抒写了对蜀道之难的慨叹,又传达出作者还乡后的喜悦之情。全文蕴藉隽永,句句都耐人寻味,不愧为晚唐诗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