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之称,实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李贺诗想象力丰富且大胆诡异,艺术境界迷离波谲,因而后人将他与同样想象力丰富的李白一同评价“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二则是李贺诗中多用鬼、泣、血、去世、魂、坟等意象塑造奇特而浓郁的艺术境界,这类诗被称作“鬼诗”,因而人们称李贺为“诗鬼”。

下面这首《秋来》便是李贺最经典的“鬼诗”之一,且看李贺如何通过魂、鬼、血、坟来表达情怀的:

秋来

唐·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李贺最经典的一首鬼诗阴森鬼魅无愧诗鬼之称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喷鼻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既能与李白齐名,在唐诗史上的地位自然是举足轻重的。
只可惜李贺与王勃一样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七岁就病亡。
而在李贺短暂的生平中,也是遗恨无穷。
李贺七岁就能作诗,十五岁时就已诗名远播,与诗坛名家齐名。
二十一岁,李贺应试科举,然而却为才名所累,受人妒忌,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不能应试入仕。
李贺注定这辈子不能进入仕途,酬其壮志了。
只得以诗为媒,抒发心中的愤慨、讽刺朝政时弊、反攻社会阴郁。
这首秋来正是一首书写内心伤痛的“鬼诗”。

首联“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是全诗的引子,秋风吹落梧桐、残灯照壁、络纬(一种虫子)哀鸣,一个“惊”字表示墨客的特意敏感,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

紧着颔联便是墨客面对衰灯、听着秋声时的感慨:“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慨叹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却无人赏识,只会让书虫蠹成粉末。
寓意自己满腹才华壮志犹豫却无法入仕、无从施展,壮士之“苦”,由此而来。

颈联是此诗中的名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喷鼻香魂吊书客”。
用"肠直"的说法,用语新奇,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一牵一贯,形象隧道出了墨客忧闷的深重强烈。
而至“雨冷喷鼻香魂吊书客”便开始了入鬼抒怀。
一样平常“吊”指生者对去世者,而墨客却说幽灵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真可谓诗中奇笔。
此句同时描述出一幅风雨凄凄、鬼混来吊的凄清幽冷的画面,令人位置悚然,更觉墨客愁思之深。

结尾一联将李贺的“鬼”表示地淋漓尽致:“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墨客仿佛模糊约约听到秋坟中的幽灵,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心中遗恨就像苌弘碧血般永难消释。
迷离恍惚的鬼景读来犹如身临其境,喷鼻香魂来吊、秋坟夜哭、鬼唱鲍诗、恨血化碧,一个个诡谲的画面阴郁无比,犹如墨客此刻的心情:壮士苦、肠应直!
仿佛世间的景物依然无法表达苦之深、愁之恨,只能借阴间鬼蜮的画面来抒发内心的愁苦,凄凉至此!

命运不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李贺诗中的“鬼”实在都是二心坎凄凉和痛楚的表示,只是人间难容惊天笔,唯借鬼唱聊抒怀罢了!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