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
这是一首猎人相互赞颂对方的小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第一句四言,第二句七言,后两句六言并都用“兮”字结尾,读起来轻快爽利,犹如猎人矫健的技艺。此诗在《诗经》中堪称佳作。
《齐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期齐国地方民歌,共十一篇。半数以上是关于婚娶和爱情的诗,别的几首或是反响公民对沉重劳役的不满;或是戳穿齐襄公与其妹文姜通奸的丑行;或是描写野猎和射技等。“齐风”除少数讽刺齐襄公的诗可知作于公元前六九七——前六八三年之间,别的的诗年代多不可考。《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齐风:诗经国风中的内容。
齐,本是西周初姜尚的封国,后又吞并些小国,是春秋期间的一等大国,其领土大致包括今山东的昌潍、临沂、惠民,德州、泰安等地区以及河北沧州地区的南部。“齐风”便是这个区域的诗。
齐国地大物博,盛产鱼、盐,纺织、刺绣等手工业很发达,人口分布也较他国稠密。自太公姜尚历十五世,至齐桓公时(前六八五年登基),称霸于天下。其后再传十四世,政权落入新贵田氏手里,仍号为齐国。
在“齐风”中半数以上也是关于婚娶和爱情的诗,别的几首或是反响公民对沉重劳役的不满;或是戳穿齐襄公与其妹文姜通奸的丑行;或是描写野猎和射技等。
“齐风”除少数讽刺齐襄公的诗可知作于公元前六九七——前六八三年之间,别的的诗年代多不可考。
从内容上看,《诗经》中的《齐风》表现了以下几个内容:第一,爱情诗。《鸡鸣》、《著》、《东方之日》、《甫田》都是写男欢女爱的爱情诗。作为来自民间里巷的“国风”,描写风土人情,表现民间的悲欢离合,就更多爱情诗了。第二,佃猎诗。此类诗有《还》、《卢令》两首。佃猎,在春秋时期,不仅是统治者的一种娱乐,也是民众的一种劳动。佃猎诗不仅是一种劳动生活的反响,而且更多的是一种尚武精神的表示,《齐风》中反响尚武精神的还有一首《猗嗟》。第三,讽谏诗。《东方未明》反响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奴役以及奴隶对繁重劳役的强烈不满。《南山》、《敝笱》、《载驱》则是戳穿齐襄公荒淫无耻的生活的。这些诗歌表现了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齐国地方多山,民众喜好佃猎,对好猎手颇为赞许。这便是一首猎人相遇相互赞誉猎技高超的诗,两位猎人在山间打猎,不期而遇,情不自禁地惊叹对方。旧说中《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期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意见。今人一样平常不取这些旧说,认为旧说系比附,从此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
《诗经·还》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还(xuán):轻捷貌。
峱(ná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从:逐。肩:借为“豜(jiān)”,大兽。
揖:作揖,古礼节。
儇(xuān):轻快便捷。
茂:美,指善猎。
牡:公兽。
昌:指强有力。
臧(zāng):善,好。
大意:
对面这位大哥技艺真敏捷啊!
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凹。
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小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利落啊!
对面这位大哥身材长得好啊!
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道。
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公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本领高!
对面这位大哥体魄好健壮啊!
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南。
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狼,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心地善!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主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浸染:首章相互当誉敏捷,次章相互颂扬善猎,末章相互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墨客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有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惊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重逢相遇罢了。正由于如此,墨客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互助,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墨客虽然没有见告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非常愉快的阐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彷佛分享到了墨客的喜悦。末了一句是猎后互助者对墨客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墨客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由于墨客对他的互助者十分敬佩,以是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满。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端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这种一唱三叹、反复咏唱的手腕,对强化主题起到了很好的浸染。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猎者交错于道路,且以便捷轻利相称誉如此,而不自知其非也。则其俗之不美可见,而其来亦必有所自矣。”(《诗集传》)
明代章潢:“‘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已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变革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方玉润《诗经原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