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变迁,教材中的古诗也每年都在变,删减增录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但在翻阅时还是找到了一些再熟习不过的作品,李白的《赠汪伦》和《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每一都城能将我们一下子带回那摇头晃脑背诗的岁月。
然而这些看似再大略不过的诗,实在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个当年我们不知道的趣事。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

1.《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赠汪伦草静夜思背后的趣事昔时在教材上都不曾学到

这首诗的别名也叫《草》,从前的小学教材实在只收录了前4句。
它背后有这样一件趣事:贞元三年白居易16岁,离开家乡来到长安准备参加科举。
按当时的规矩,他将诗做成卷轴拿给当时已成名的墨客看,希望得到引荐。
当他把卷轴呈给大墨客顾况时,对方一看他的名字便打趣他说:“长安米贵,白居恐怕不易”。
而当他读到这首《草》时,立马改口表示像白居易这样有文采的人住哪里都不难。
由于这件事,白居易当时没中进士就已在长安有了不小的名气.

2.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时候读这首诗还以为汪伦是李白的某位故交,实在不然,这首诗背后有这样一段趣事:李白四处嬉戏,途经安徽泾县,当地一位姓汪的村落人是个读书人,十分仰慕李白,便写信给他,希望李白能来家中做客。
他知道李白好酒,就在信中说家乡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馆。
李白欣然前往,结果到了目的地才知道,那桃花只是一个湖潭的名字,根本没有桃花;而万家酒馆也只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间店。
不过诗仙倒也不怪汪伦,住了数日后临走还写下了这首诗相赠。
这二位也都算得上是脾气中人了。

3.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看似再大略不过的诗,却是《全唐诗》四万多首诗中谜一样平常的存在。
当年为了这首诗,文史专家们是没少起争执,由于他们不知道到底该收录哪个版本进教材。
如今我们读到的都是明代版本,但在明代之前还有一个宋代版本。
在宋人编订的《李太白文集》、《万首唐人绝句》等诗集中,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床前看月光”,第三句是“举头望山月”。

虽然很明显宋代版本水平不如明代版,但当时不少学者还是认为宋代离唐代更近,出处也更有说服力,该当尊重原诗。
不过他们终极还是没有拗过“挺明派”,结果这首或许是伪诗的《静夜思》就被我们念了这么多年。

三首小学就会背的千年经典,背后都有一个当年我们没学到的趣事。
如果有机会,讲给孩子们听一听,倒是件不错的事,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