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关注”,更多精良作品!

草木有本心 明月来相照

笔墨、书法:志浩

又见月明,到中秋。

这朗朗明月,大概是中国诗词中最大的意象了吧。
蒙曼说,读明月,读一个李白就可以了。
李白留下来的一千来首诗中,写到玉轮的就有三百多首。
小的时候天真浪漫,是\"大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公众;终年夜了豪情满怀,是\公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上苍揽明月\公众;心腹难求孤独了,就\公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众;半生流落思乡了,就\公众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众;写玉轮俊秀,是\"大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大众;写玉轮多情,是\公众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大众;写豪迈,是\"大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公众;写高兴,是\"大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公众;写婉约,是\"大众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大众。
写了一辈子玉轮,连给儿子起名字都叫\"大众明月奴\公众!
以是,当李太白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才会有\"大众因醉入水捉月而去世\公众的传说。

志浩草木有素心  明月来相照

这样看来,李白和玉轮的缘分最深,乃至可以说是死活相依。

我却认为,另有一人,在明月中,见李白所未见。
明月在望,清辉有光。
且读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一轮明月,你我各在天涯。
只恨夜长身独倚,何能忘怀营营?把烛炬灭了,披衣赏月。
清辉满园,寒露渐凉,光照天地,落花盈衣。
可惜的是,这盈盈月色我却无法捧赠予你啊,还是睡吧,只盼能与你相见,在梦乡。

墨客因望月而怀远,因怀远而相思,因相思而无眠,又因无眠而怨夜长。
终极,宁静和释然了他的内心的,还是那一轮幽清淡远的明月。

是的,便是那一轮明月。
揽之不盈手,照之有余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管你重视还是忽略,明月,仍旧绝不张扬,但又无所不在,就如君子如水般内蕴的风致,清而有光,分辉共影,表里俱澄澈!

这不正是张九龄的最好写照吗?这位从广东韶关走出来的盛唐\"大众末了一位贤相\"大众,风姿轶群,气度非凡,有儒雅的温度,政治的高度,容人的宽度,博学的厚度,当之无愧成为\"大众开元盛世的末了一抹亮色\"大众,却仍旧免不了受奸臣所害,被李林甫、牛仙客等宵小所排挤,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可那又如何?我仍旧敬业修德,恶邪守正,不管如何风云变幻,如何进退得失落,我还是我!
这种名贵的品质和定力,正是张九龄最动人之处,在他的另一首《感遇》里说得更为清楚: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美人是君王,喷鼻香草是良臣。
美人折不折,喷鼻香草仍在。
就象云去风不回,明月仍在。
张九龄,便是那云水风姿,松柏气节。
在通亮的月光下,穿越大唐由盛而衰的幽幽光阴,留下了一个落寞又高大的背影。

想来,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样吧。
有高峰有低谷,或因机遇,或因境遇,都难免会告别当年勇,走进一段力不从心的时候,象罢相的张九龄,面临人生的困顿和彷徨。

困顿并不可怕,恐怖的是在困顿中丢失了自己。
都说\"大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公众,识人不易,识己更难,然而,比认识自己还要难的是\"大众做自己\公众,有几个人能做到在困境中不逢迎,欠妥协,不波折?有几个人能做到初心还在,本心仍留,清心依然?

如果你也有这样困顿的时候,去明月里和\"大众九龄风姿\"大众中找答案吧!
实在弗成再去翻翻旧碟,看看《早餐俱乐部》,美国大叔在片中有异曲同工的一句:

不要去媚谄别人,做你自己。

就如,天上那轮朗朗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