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野词》入“双调”。
双调44字,高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五代】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十首采桑子道尽人世春红秋恨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顾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回味悠长。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颇得其婉约韵致。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五代】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小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镇静芳音断,喷鼻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这首词描写少妇伤春怀人、愁思难遣的情怀。
全词以妇人之恨见妇人之心,以妇人之心见妇人之愁,写景与写情交相照映,紧密结合,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衬托,既有景况,也有气氛,是一曲哀婉深奥深厚的悲歌。

《采桑子·当时错》

【清代】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东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此,落尽梨花月又西。

风动梨花,淡烟软月中,翩翩归来的,是佳人的一点幽心,化作梨花落入你手心。
一别如此呵,常常别一次,就错了今生。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朴实,读来确有线人一新之感。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纷乱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小雨中。

西湖花时势后,群芳凋零,残红散乱。
凡人对此,当觉枯燥乏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安谧的美趣。

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肚量胸襟,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想熏染,正是此词有异于一样平常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天景色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
待得团团是几时。

此词从江楼月遐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
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
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

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响出聚暂离长之恨。
具有光鲜的民歌色彩。
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若。
风格柔顺,含蕴无限。

《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

【宋代】陆游

宝钗楼上妆梳晚,

闲拨沈烟。
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

弹泪花前。
愁入东风十四弦。

这首春愁词,着意写人。
上片描写人物情态。
装扮慵晚,

原来感情不佳是由于游人未归,而且又经年没有书信。
因而花前弹泪,相思不已。
“愁入东风十四弦”,思绪缠绵,情韵无限,写出了相思相爱之深。
全词抒怀细腻,蕴藉凄婉。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全词构思新巧,夷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蕴藉蕴藉,语浅意深。
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采桑子·彭浪矶》

【宋代】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顾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题为“彭浪矶”,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全词上片着重抒怀,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
彭浪矶在长江边,与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