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与郁孤台的故事流传千古,可谓众所周知,那么,你是否听说过苏轼与赣州郁孤台的故事呢,本日我们不妨让苏轼以“我”的形式亲自给大家讲讲(有没有很激动)。

那年我43岁,有一天我的好友孔宗翰来找我,希望我能给他画的《八境图》题首诗,那是我第一次在画上看到赣州郁孤台,那个时候它跟其他七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
统称赣州八景。
看着画上的郁孤台,我以为它是神奇而又诡谲多变的,古人常说郁孤台有一种“郁然独孤”的伤感,我倒不这么认为,于是我挥笔写下了“云烟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
想见之罘不雅观海市,绎宫闪动是蓬莱”四句作为诗的开头。
我把临江而立的郁孤台比作壮不雅观的海市和瑶池蓬莱,以此来表达我此刻内心难以言喻的感想熏染。

从我在画上见到郁孤台,那之后过了17年,从未想,我真有机会亲眼看到郁孤台,这一年我由于反对变法而被贬谪到岭南的惠州,途经虔州时,我第一次登上了郁孤台,遐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我不免触景伤情,于是我应景而作,写下了这首《过虔州登郁孤台》,这是我第二次写郁孤台了,虽然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见到它,“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这种亲近感是油然而生的,“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图画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洲”,我为郁孤台周围壮丽的景致而着迷,“故国千峰处,高台旬日留。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以舟。
”可是回到现实,我想到我立时就要离开了,我舍不得离开,希望我还能有机会再回来游览一番这里的景致。
我带入神恋之情离开了虔州郁孤台,这一年我60岁。

7年后,终于我遇赦北归,再一次我又途经虔州,我第二次登上了郁孤台,7年前我离开了这里,当时我就想着希望还有机会能回到此处,总算是如愿以偿了,我忍不住三咏郁孤台,“吾生如寄耳, 岭海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 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霞, 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娇, 魂飞咤雪洲。
晓钟时出寺, 暮鼓各鸣楼。
归路迷千嶂, 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 甘作贾胡留。
袄有貂裘在, 犹堪买钓舟。
”我的生平可以说历经磨难,想到我这次贬谪岭南也就算不得什么了,虽然个中的艰辛和苦难不堪回顾,第二次站在此处,我不免感慨良多,能活着回来已是万幸,只希望能沉着的了此残生,我就心满意足了。

苏东坡三咏郁孤台你不知道的赣州小故事

第一次听见东坡自己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