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在诗词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墨客词人可谓是唐诗宋词的国度栋梁,但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诗人为诗词的发展做出贡献。
乃至还有很多没有留下姓名的“佚名”、“无名氏”也曾流传下名篇佳作。

比如《唐诗三百首》中的无名氏之作《金缕衣》、《杂诗》,宋词中的无名氏之作《青玉案》等等都是绝佳之作。
再如下面这首无名氏所作的《题壁》,也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作,虽然读起来像打油诗,却是理趣盎然,当选入了《千家诗》中!

题壁

宋·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

千家诗中最粗拙的一首诗却是话糙理不糙

骤然烧天骤然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

慢腾腾地暖烘烘。

据传这首诗最初是题在嵩山上寺院檐璧间,为僧人所见便摘抄下来传诵,而题诗者不知何人。

整首诗措辞风格极为朴素粗狂,旨在刻画两种火焰——茅草之火和炉火。
前两句描写茅草之火:一团乱蓬蓬的茅草燃烧起来,来势凶猛,一瞬间便可烧红半边天!
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瞬之间,茅草就烧完了,火势不能随之延续,也就“骤然”灭了!
两个“蓦”字极力渲染出茅草的暴躁虚夸!

而比较之下炉火就截然不同了:在火炉中烧的老树根,慢腾腾地极为耐烧,却一贯保持恒温,给人平平淡淡的温暖!

短短四句,塑造出两种比拟的形象,墨客并未对两种火进行只言片语的评价,仅仅只是纯挚地将这两种形态描述出来,诗便结束。
然而孰优孰劣一览无余。

整首诗虽朴素粗狂,却是理趣十足,用这两种火的形态来喻指众人干事的两种不同风格,一种浮躁浮夸、一种端庄持久,一者虚张、一者务实。
寓理于物,令人线人一新,实在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