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0年,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六十岁,他由于受到朝廷“主和派”的排挤,卸任官职,闲居乡野已经二十年。
他对村落庄生活已经非常熟习,而风调雨顺、得到丰收是村落庄农人最大的期盼。
这首词便是写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给农人带来的欣喜变革,流露出山野民风之淳厚以及待客之浓情,极为动人。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这首词的上片,以父老乡亲家庭生活开始,用比拟的手腕,表现了农人由于风调雨顺而产生的欣喜之情。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村落中的老人们争相评论辩论着近期的雨水多么均匀,看来今年有望丰收,他们不再像往年那样愁眉苦脸。
古代的农业生产紧张是靠天用饭,雨多则涝,雨少则旱,难得风调雨顺。
村落中的老人多次经历洪涝干旱的饥荒之年,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而今年则雨程度均,如果后期还是这样,村落民们完备可以得到一个好收成,这让饱经沧桑的老人们愁眉得展,喜上眉梢。
殷勤谢却甑中尘。
人们满怀欣喜地洗濯着蒸食用具上的灰尘,再也不用发愁无米下锅。
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村落民的行为,但也从侧面反响了农人生活的困苦,往年由于收成不好,无食可煮,连蒸食的用具上都积满了灰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词的下片侧重写景,描述出了一幅充满活气的百鸟齐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
树枝上的小鸟欢畅地啼叫着,像是劝作者不要走,再多喝几杯,桃树上的嫩枝已经绽放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好。
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景致,并陪衬出村落中父老乡亲待客的激情亲切,以及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梨花也作白头新。
满树的梨花竞相开放,花白如雪,就像为枝头新添了白发。
这里的“白头新”三个字,语意双关,既是写花,更是写人。
它表明了作者已经到了朽迈的年纪,但在这里却没熟年老悲哀的感慨,反而充满了风调雨顺所带来的为之一振的精神状态。
这首词叙事流畅,意境清新,环环相扣,情韵悠长,人与景相互映衬,沟通营造出一种屯子和谐喜悦的气氛,是一首以屯子为题材的绝美宋词,堪称千古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