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的诗的意思很明白,也很有生活意趣。
梅尧臣说:“我和女人独自饮酒,也赛过与那些俗人一起谈诗论对。
”真是自大得很,文雅得很,诗意得很。
而末了一句“岂必在秉烛,此景亦可爱”则是化用了古人秉烛夜游的典故,说对着月光更赛过烛光,乃是墨客的独特感想熏染,令人回味无穷。

第2首,《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
很多人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知道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但大家对司马光的诗词估计就比较陌生了。
上面这首《西江月》可以说是非常正宗的婉约词,措辞软媚,风格清新动人,和司马光生活里那种严明的气氛大不相同。

喜好诗词的朋友该当会创造一个规律,中国古代描写佳人的仙颜,每每都是通过佳人的穿着打扮入手,而不会直接写佳人的眼耳口鼻,这大概是中华文化蕴藉美的一种表现吧。
这首《西江月》同样如此。
而诗中一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更称得上千古绝唱,就算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也以为心中共鸣满满,惊艳无比。

第3首,《风骚子》书剑忆游梁,当时事 底处不堪伤。
念兰楫嫩漪,向吴南浦,杏花微雨,窥宋东墙。
凤城外,燕随青步障,丝惹紫游缰。
曲水古今,禁烟前后,暮云楼阁,春早池塘,回顾断人肠。
年芳但如雾,镜发成霜。
独占蚁尊陶写,蝶梦悠扬。
听出塞琵琶,风沙淅沥,寄书鸿雁,烟月微茫。
不似海门潮信,能到浔阳。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词人吴激。
他是北宋宰相吴栻之子,字画家米芾之婿,北宋亡国之后留在了金朝效力。
以是吴激的诗词有很多亡国之感和故国之思。
这一首词环绕着“当时事 底处不堪伤”这个总句,写了当年汴梁城繁荣和风光,突出如今的忧伤,今昔比拟间,显出词人万千愁绪,令人十分感慨。
“回顾断人肠”,明知往事不堪回顾,但人总是这样,忍不住眷恋过去,哪怕这回顾会让人肠断神伤,依旧难以抛弃。
这大概便是这首词千年后还很有魅力的缘故原由吧。

国学寰宇是金子会发光4首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古诗词让人喜好

第4首,《春从天上来》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
梦里天上,金屋银屏。
歌吹竞举青冥。
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
匆匆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
戏班太平乐府,醉几度东风,鬓发星星。
舞彻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
写胡笳幽怨,人干瘪、不似图画。
酒微醒,一轩凉月,灯火青荧。

这首词的作者同样是是宋代词人吴激。
他在金首都城会宁府碰着了一个老太太,知道她曾经是北宋宫中弹琵琶的,听了她的遭遇,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妙就妙在里面的典故都是和琵琶有关的。
而这首词不仅仅局限于琵琶老太太的遭遇,更是感叹北宋从繁华到到衰落的沧桑,抒发词人无可排解的忧闷。
想当年“金屋银屏”是多么豪奢派头,而如今“鬓发星星”,再也找不到昔日欢快。
过去和如今比拟间,那种痛楚便越加放大,令人感同身受。

尤其“舞彻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
”这一句更可谓精警之句,点明了北宋从繁荣到亡国的巨变,高度概括中更显得精妙凄婉,令人拍桌赞叹。

对此各位看客怎么看?可以在评论区吐槽互换。
后语: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关注一下我,以示鼓励!
坚持是一种崇奉,专注是一种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紧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