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立春

西岭萌花,东郊放蕊,江南一夜春临。

山青水秀,碧翠漫从今。

二十四节气注解二十四首诗词的重逢竟是如斯的诗情画意

北野桃红杏嫩,路子外、岸柳垂金。

听阡陌,莺歌燕舞,归雁绕琼林。

人生知苦短,晓霜鬓染,晚露眉侵。

莫辜负,无边风月诗心。

羁旅尘凡倦客,觅幽境、寓意千寻。

兰喷鼻香里,不追昨梦,把酒寄瑶琴。

注: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逐步在洞中清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备溶解的碎冰片,犹如被鱼负着一样平常浮在水面。

百字令·雨水

远山蒙翠,看芳蕊蓄势,丛花将发。

一夜东风吹陌野,万紫千红开彻。

白练飘飘,蚌珠洒洒,乡国田园悦。

潇潇雨水,多少很多多少清靓润物。

草木萌动疏生,北回大雁,展翅云天阔。

獭祭肥鱼迎播种,景象欣荣情切。

乍暖还寒,柳梢绿小,溪涧叮咚说。

朦胧春意,又掀诗韵华页。

注:1、清靓:清洁。
《汉书·王莽传下》:“乃庚子雨水洒道,辛丑清靓无尘。

2、乍暖还寒,柳梢绿小:宋·刘清夫《玉楼春》词:“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3、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犹如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新苗。
从此,大地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荔子丹·惊蛰

阵阵奔雷响彻天,春雨带微寒。

紫霄惊蛰渐回暖,黄鹂唱、唤醒

田园锦绣绽新妍,燕子舞翩跹。

习习和风吹大地,逐耕忙、绿满山川。

注: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样平常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景象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

玉楼春·春分

一帘春雨潇洒脱,一阵春雷惊客舍。

一行春柳吐新芽,一起春花妍似画。

一江春水奔流泻,一曲春歌吟唱罢。

一丝春意渐漂零,一段春情分献雅。

注: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庆春泽慢·清明

柳发新枝,桃开嫩绿,江天渐晰清明。

野岸杨垂,青山远黛繁英。

萋萋芳草烟波罩,翠朦胧、暗托微酲。

有和风,峻岭轻吹,掀卷花旌。

尘凡处处伤情缕,剩丁喷鼻香十里,疏影三灵。

羁旅乾坤,共堪苦露泠泠。

春华未尽斜阳远,意茫然、泪涕珠零。

把相思,悄叠诗心,寄语瑶筝。

注:清明所属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喝火令·谷雨

旖旎春情美,丁喷鼻香笑靥娇。

杜鹃声里泛耕潮。

挥洒漫天情趣,农事乐村落箫。

谷雨丝丝润,和风缕缕调。

秀山灵水自妖娆。

播种星辉,播种月琼瑶。

播种一怀希望,醉折楚人腰。

注: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成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喜迁莺·立夏

春已去,夏徐来。
沼泽碧荷开。

渐枯芳草萎苍苔。
初听雁鸣哀。

琼花乱,啼莺怨。
四处钿蝉声唤。

热风吹起舞尘埃。
惆怅漫愁怀。

注: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即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即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成长。

瑶阶草·小满

渔翁独垂钓,彩蝶双游戏。

莺燕分飞,碧水环抱翠。

远山拂黛,近郊凝绿,稻田肥美。

菽酥麦喷鼻香迤逦。

日方炽,艳阳平野,一溪靡草枯阴去世。

埤雅当时,半坡苦菜舒锦绮。

夏淋蕊烬,雨淋谷熟,汗淋暑至。

应吟小满秾丽。

注: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去世,三候麦秋至。
一候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
二候靡草去世,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麦秋的秋字,指的是白骨成熟之时。

折红英·芒种

轻蝉语,惊鸿翥,地头田垅添炎暑。

熏风浴,高阳毒,红英堪折,日临三伏。

郁,郁,郁。

精芒举,争收取,老农挥汗滂如雨。

倾珠斛,浮玑玉,年丰人喜,锦翻心曲。

足,足,足。

注: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想熏染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涌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涌现而停滞了鸣叫。

好事近·夏至

夏至始生阴,晓雨晚风云色。

倦柳怅杨飞絮,听蝉鸣阡陌。

炎炎烈日正当头,清凉向谁觅?

惟见蝶蜂低舞,望烟霞愁寂。

注: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以是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以是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以是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以是得名。
由此可见,在酷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涌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洞仙歌·小暑

气温初骤,渐人间炎暑。

枯柳残枝影无住。

倚薰风、热浪翻卷新荷,惊雷电、秀野期凉候雨。

沧流盈盛夏,蟋蟀音消,偶见晴蜓倦低舞。

举目望鹰飞,摒息高翔,轻振翅、鸷腾云宇。

叹冷暖幽情了谁知,任岁月悠悠,去留如许。

注: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玄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阴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酷热,蟋蟀离开了野外,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豆叶黄·大暑

炎炎烈日暑熏蒸,浅水微澜波不兴。

阵雨滂沱过柳亭。

共谁听,蛙噪蝉鸣频奏声。

注: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以是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景象开始变得闷热,地皮也很湿润;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涌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景象开始向立秋过渡。

百宜娇·立秋

暑去凉来,露风初拂,秋近乱蝉怜夏。

薄雾方临,院清庭爽,小雨芳尘轻洒。

微云暗度,翠岭外、喷鼻香消花谢。

叶纷飞、衰草落英,多少很多多少纷乱横野。

楼阁上、流苏韵雅。
昏月映西窗,玉钩斜挂。

梦醒良宵,酒醉壮岁,思绪缠萦今夜。

金钗在否?望眼处、迷蒙帘下。

拭闲愁、万事尽销,任鸣蛩咤。

注: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觉得到风凉,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清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日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蓦山溪·处暑

池荷枯萎,绿盖萦残袂。

杨柳映轻黄,处暑过、西风正起。

露凝霜结,万物渐凋零,蝉韵止。

酷暑退,只有云涛沸。

飞鹰祭鸟,尤待呈祥瑞。

粱稻晚禾登,景象壮、丰收绮丽。

菊喷鼻香梅影,迤逦漫更新,频寄问:谁共倚?

欢畅金秋美。

注: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换巢鸾凤·白露

秋色临郊,正红枫劲舞,雏菊妖娆。

凄霜侵落叶,白露染琼苞。

瑟风吹醒梦芭蕉。

幸存桂喷鼻香、清幽暗飘。

孤飞雁,换巢怨、多少很多多少情绕。

天浩,云路渺。

鸾凤声声,唤得谁人少?

春水东流,夕阳西下,长恨光阴挥掉。

残月如钩更添愁,芦花慨叹江郎老。

烟霞深,景纤柔、

注: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期待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景象转凉的象征。

木兰花慢·秋分

听清风小雨,荡残霭,洗高秋。

看疏桂喷鼻香飘,蒲萄萼秀,好景难收。

何愁?有雏菊艳,正江川曼妙入明眸。

枫叶虽然隐去,水蕉眷恋存留。

云钩,一望尘休。
凝冷练,露霜头。

对万树斜阳,千山浅黛,梦醉寒楼。

芳洲,渐分夜昼,奈时将感慨逐轻鸥。

太息韶光远逝,且凭荏苒无求。

注: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由于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兴旺,以是不再打雷了。

绕佛阁·寒露

肃霜冷露,枫叶赤瘦,雏菊黄妩。

南雁初度,壮怀一字凄声卷云去。

酹清玉宇,风绽桂影,岚洗青屦。

残蕊无数,晚荷落寞悲中叹秋暮。

节气见萧索,怨雨绵绵低锁户。

抽穗灌浆耕夫农事顾,令运巧施肥,深护乡土。

冉阳澄素,渐水陆冬临,梧树飞絮。

但书愁,又征羁旅。

注: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行列步队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溘然涌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以是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临江仙·霜降

光景日生寒意,平江每逐轻鸥。

迷蒙烟色醉西楼。

飘红如野马,落叶似飞舟。

大地尘封霜降,芙蓉冷暖君侯。

活气了处损金秋。

残阳风结露,凄影复何悠?

注: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设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花犯·立冬

冉晴岚,斜阳万树,千山景依旧。

立冬时候,添淡露浓霜,丛菊难久。

秋华过尽芳痕瘦,梅枝初吐秀。

碧渐老、些微萧瑟,轻寒连远岫。

丹枫昨夜去匆匆,东亭乱叶舞,凄风盈袖。

凝望处,青松翠、云姿清透。

烟霞里、漫飘冷絮,对缺月、思情强似酒。

又畅想、雪深冰结,年来春笑柳。

注: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地皮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兰陵王·小雪

好花折,寒岁今临小雪。

西楼畔,斜柳几枝,缕缕丝丝话凄别。

千山漫乱屑。
枯叶,频零密叠。

凝深露,飞絮落尘,宜数凋红怨清绝。

舒眉五湖阔。
渐素裹银装,霜凛风冽。

东篱残菊喷鼻香先灭。

曾满院馨醉,一帘幽梦,金秋娇色浅黛泼。

寄琼蕊瑶阙。

浓抹,玉冰洁。
望北岭春招,南树梅发。

氤氲紫气盈眉睫。

正陌野闻笛,塞关传捷。

迎新将即,赋献里,意更惬。

注: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景象上升地气低落;三候闭塞而成冬。
”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低落,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以是万物失落去活气,天地闭塞而转入寒冷的冬天。

满江红·大雪

霜絮飘飞,阴盛极、寒雪渐凝。

冰封处、雾淞盘结,瑞气环萦。

千岭银装披素色,万山晶彻捧昏暝。

向天地、呼啸北风吹,浮玉横。

鹃鸥鸟,胡不鸣;单栖虎,偶求情。

待腊梅生蕊,荔挺新萌。

岁暮存心丰日送,隆冬传意喜春迎。

冷暖间、四季正循环,流影明。

注: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这是说此时因景象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期间,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以是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唐多令·冬至

冬至暖霜临,残年冷露侵。

看烟波、渐洗尘心。

日短夜长皆梦境,伴梅妩,听瑶琴。

冰雪未曾淋,斜阳染郁金。

忆风情、静候芳音。

三九消寒温淡酒,春思结,醉光阴。

注: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成长,但阴气仍旧十分壮大,土中的蚯蚓仍旧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以是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风入松·小寒

云天渐冷小寒轻,腊色送明朗。

经南向北回归雁,追阳气、重筑新庭。

喜鹊凌空飞影,雉鸲野外鸣声。

交侵霜雪冷成冰,静候暖辉生。

隆冬日渐消停过,红梅笑、婀娜娉婷。

翠竹迎风飘荡、青松发达峥嵘。

注: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以是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觉得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靠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成长而鸣叫。

雁后归·大寒

碎玉银琼争漫洒,腊梅万树红稠。

风花雪月写春秋。

乾坤宇宙,一任岁华流。

期约大寒今且至,隆冬最弄柔柔。

盘旋征鸟正绸缪。

冰坚水泽,游客佩貂裘。

注: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便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探求食品,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寒冷;在一年的末了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贯冻到水中心,且最结实、最厚。

感激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奉告。
我们看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