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就此专门写几篇文章,紧张针对古典诗词的阅读,把我近些年的传授教化体会加以总结提炼,对古典诗词(紧张是诗)的阅读作一个扫盲,侧重于根本知识的建构,总体教化的提高。有兴趣者可在此根本上对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研究磋商。这是我的目的。
以上是开场白,不针对任何人。
一,阅读和鉴赏古诗必须要有一些干系知识的储备
我们看到一首古诗,如何理解它的内容,又如何鉴别它的好坏利害,在此之前,作为阅读欣赏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知识。
(1)精确把握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在叙事诗或抒怀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雅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的公孙大娘等。首先看作者对人物形象的主不雅观态度,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歌颂赞赏的还是否定批评的,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积颓废的等等。那么如把握作者对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态度态度呢?这就要对诗的情节作进一步剖析。
对付抒怀诗,情形繁芜一些。有些七言律诗,内容长些,还好说,绝句特殊是五言绝句就四句20个字,如何剖析人物形象呢?这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形详细剖析。
有的诗以直抒胸臆为主,那么,墨客便是该诗的形象。如陆游的《示儿》,就塑造一个至去世也不忘收复失落地的爱国者形象。有些诗写景,而且景物形象比较单一,那么这个单一的景物便是该诗的形象。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塑造了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草形象。有些诗写景,景物形象浩瀚,我们就要对浩瀚的景物形象进行组合,加上阅读者的理解想象,形成整体形象,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楚江,碧水”“孤帆”整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江上行船的整体画面形象。
再便是,把握抒怀诗形象,离不开把握诗歌的意象。所谓意象便是客不雅观物象经由作者独特的情绪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比如“鸿雁”,代表信使,思乡;“杜鹃”代表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婉至诚;松树代表傲霜斗雪的品质;浮云代表游子等等。我会用专门一篇文章对这样的艺术形象进行分类例举。(待续)
(2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