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的爱好者,中国美学的追随者
F1骨灰级车迷,莱科宁铁杆粉丝
微信公众年夜众号:听精良学长讲文史哲
头条号:听精良学长讲文史哲
知乎:吴圣哲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肯枝头抱喷鼻香去世,
何曾吹落北风中!
“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关于菊花的诗歌特殊多。
菊花,这种在秋日绽放的花,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成为了一种气节,一种标志。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是不屈的象征,是浩瀚义士的精神图腾。
有一首诗,完美地诠释了菊花那种清寒傲雪、高洁刚毅。只管作者的名气并不大,但个中的两句“宁肯枝头抱喷鼻香去世,何曾吹落北风中”还是勉励了一代有一代有识之士。这首诗便是郑思肖的《寒菊》。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墨客。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后,郑思肖不忘宋朝,武断不做官,在苏州的一个庙里面隐居起来。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创作的。
诗的第一句就从菊花绽放的韶光开始写起。大部分的花都在春天绽放,然而菊花却不是这样,它是“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独清闲凌风中独自开放,不与其他的花争奇斗艳。而作者自己,对付春天绽放的花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反而他更喜好秋日独自盛开的菊花。他独立于花旁,感到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包含了作者不雅观赏菊花时的意趣,同时,也有着对付菊花特立在风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之趣。作者将自己与菊花联系起来,传达出自己与菊花一样,具有着高洁的品质。
诗的后两句诗意更进一步,借菊花凋零时的样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菊花凋落的时候,并不是像其他花一样一瓣一瓣地掉落的,而是花蜷成一个花球,逐渐枯萎,所以是“宁肯枝头抱喷鼻香去世”。这里作者用菊花比喻自己,而“北风”象征了北方少数民族。诗句用了隐喻的手腕,是自己宁肯为了坚持气节而去世,也不肯屈从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集团。将作者死心塌地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整首诗虽写菊花,但通过菊花独占的特点,将自己宁死不屈,忠于故国,绝不向新朝廷称臣的凛然气节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整首诗托物言志,将菊花形象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了起来,突出了自己的民族情操。全诗年夜方冲动大方,掷地有声,令读者读后更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