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反响佛家思想与佛徒生活最多的词人之一,佛教经唐武宗有效的排斥打击已明显衰落,宋初也未能很好规复,经由晏殊、王安石的努力之后,苏轼、黄庭坚等均有续作,范围又有所发展,终于形成了宗教与词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
◇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
,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想。三宝共方丈。
【评】
词是花间尊前的乐歌,一样平常是写“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以是内容受佛教的影响很少。但是间或也有歌咏佛教或者表现佛教思想的,例如此词,佛教经唐武宗有效的排斥打击已明显衰落,宋初也未能很好规复,经由晏殊、王安石的努力之后,苏轼、黄庭坚等均有续作,范围又有所发展,终于形成了宗教与词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在王安石彻底摆脱政事后,他的爱好变得广泛起来,阅读了很多之前未曾打仗的东西,比如佛学,他那爱好思辨的心灵总是要找一个依托。其存词近三十首,参禅悟道之作约有十四首,占全部作品约二分之一。此类作品还可分为三类:一是泛论佛法,二是净性自悟,三是灭除妄念,这三者又时常交织在一起。泛化佛法者如《雨霖铃》:“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净性自悟者如此词:“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灭除妄念者,此词如:“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今日诗词︵
悟道行舟过水涯,心境澄明映碧华。
愿我修行如松竹,任尔东南西北风。
【评】
诗中描述了修行者行舟水上的情景,水涯象征着人生的各类困难与寻衅,而澄明的心境则代表着修行者内心的明净与聪慧。诗中以松竹自喻,寓意修行者保持不懈的意志和历久不变的信念。无论东南西北风如何吹拂,松竹始终保持其本色与姿态,这也正是修行者所追求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表示了墨客对修行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行舟悟道》
悟道心如止水清,松竹节坚任尔行。
身若菩提无挂碍,方知佛法本无生。
【评】
此诗亦因此悟道为主旨,诗中用“止水”来形容内心已达静如止水的境界,表示出修行的深厚内功。以松竹节坚自喻,表现了修行的坚持与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同时,诗中提到“身若菩提无挂碍”,这表明修行者已经达到了身心合一、无挂无碍的境界。末了一句“方知佛法本无生”,更是点出了佛法真谛,表达了墨客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崇高敬仰。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聪慧,让人寻思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