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时偷喜负明神,

务实那能得庇身。

不会苍苍主何事,

忍饥多是力耕人。

8首为穷汉而作的诗写出了古代穷汉相同的命运

唐末墨客郑谷的《偶书》,著名的“忍饥多是力耕人”便是出自此诗,与于濆的“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有异曲同工之处。

织妇辞

唐·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心裁。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落路,更索栽桑树。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所谓“纨素”,指精细洁白的细布;所谓“蓝缕”,指破旧的衣裳。
织妇昼夜费力,织成纨素,而自身却只能穿破旧的衣裳,劳动者的生平何其苦难。

蚕妇

唐·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

岂知人间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劳

底事浑身着苎麻。

写蚕妇、织妇的诗作有很多,大抵都是为贫苦百姓而作,批驳上层社会敲骨吸髓,戳穿残酷的社会现实。
“年年道我蚕辛劳,底事浑身着苎麻”,辛辛劳苦养蚕缫丝织布,蚕妇这生平生产了无数的蚕丝绢布,却只能身穿苎麻粗布衣裳。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劳为谁甜?

以蜜蜂为寓,借物寓人,蜜蜂辛劳“采得百花成蜜后”,然而这百花蜜末了便宜了谁,谁才能尝到百花蜜的“甜”呢?

蚕妇

唐·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

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

冻杀黄金屋里人。

来鹄的《蚕妇》与杜荀鹤之作内容相似,但写法迥异。
杜荀鹤着重表现蚕妇的辛劳和收成的不对等;而来鹄之作却着重表现蚕妇对社会的贡献和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
蚕妇生平辛劳,根本闲不下来,如果让蚕妇也也有闲情逸致“解爱繁华事”,那没人养蚕织布,只会让“黄金屋里人”冻去世。
戳穿了统治者依赖剥削底层劳动人民而生活享乐的现实。

陶者

北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大多写穷汉的诗作,都从农夫、蚕妇、织妇等角色入手,北宋梅尧臣此诗却从“陶者”动手,也便是古代采泥烧砖瓦的工匠。
虽然身份不同,但寓意无二,蚕妇织布却只能穿褴褛衣服,陶者烧砖瓦,但自家屋子却“无片瓦”。
后两句还以上层社会为难刁难比,那些富人“十指不沾泥”却能“鳞鳞居大厦”。
社会之不公,让人叹而无奈!

蚕妇

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可以说这是此类古诗中最有名的一句了。
墨客从蚕妇入城卖丝的见闻感想熏染写起,表达了“遍身罗绮者”不劳而获、蚕妇劳而无获的社会现实。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青鸟使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的《卖炭翁》,大家该当都学过。
这首诗中最让人动容的便是这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明明自己穿着单衣,忍受着天寒地冻,却忧心自己的炭卖不出好价钱,希望天更冷一些。
然而结局却令人唏嘘:“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穷汉为了卖炭,宁愿忍冬挨寒,剥削者却近乎强抢抢夺。
当年读罢此诗,真个是意难平。

你还知道哪些为底层穷汉写的诗词呢?不妨留言谈论!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