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子柒的田园牧歌,便是最令人神往的生活。

白天绿水青山,晚上仰望星空、听着蛙鸣入睡,真是令人神往。

神往的生活不止存在于李子柒的视频里,还在诗词里。

南北朝时,有一个叫吴均的墨客,他在山中隐居,写下一首五言诗,只有20个字,却美到灵魂里。

史上最美的一首古诗只有20个字读一遍都以为好美

墨客名吴均,诗名《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是墨客居住在山中时所写的诗。

如果不说作者,许多人会误以为这是王维的诗作。

短短20个字,至简至纯,至美至真,身不能至,心神往之。

每一句都如画般,每一个场景,都令人神往。

山际见来烟

山与山连接的地方,飘荡着着雾气。

山中的雾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岚。

没有墨客不喜好山里。

尘世中无法安顿的灵魂,总能在山中得到抚慰。

晚年的李白,来到敬亭山,一个人坐了良久良久。

他太喜好这风景,挥笔写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王维也爱山,近60岁时,遭遇安史之乱,险些丢了性命。

从此,他看淡世事烦忧,于是隐居在终南山,再也不问世事。

闲来到山中走一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大概,李白和王维,也在某一刻,在山中,看到了烟岚。

正如吴均笔下的:山际见来烟。
想逃离鼓噪的城市,藏匿山中,做一回洒脱的人。

尘世太过烦忧,不如回到山中,看看淡淡的轻烟,远处的松柏,会让民气旷神怡。

竹中窥落日

墨客住的地方,还有竹子。

透过稀疏的竹子,就瞥见了落日。

彷佛落日挂在了竹子上。

让人想起刘长卿的一首小诗: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一贯以来,竹子是刚毅的象征。

苏轼也爱竹子。

苏轼有诗:

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爱吃肉,可是,在他看来,宁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住所没有竹子。
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

如果住的地方有一竿修竹,眼见青翠,心中也会随着欢畅。

而更绝的是,墨客在竹中窥见落日,更显示出诗意与慵

有时候,一个人的空隙光阴最是难得。

幸福存在于空隙光阴。
不被外界打扰的空隙是求之不得的恩赐,其他统统都是多余的,乃至是包袱。

鸟向檐上飞

山中谁作伴?

当然是灵动的鸟儿了。
你看,鸟儿向着屋檐上飞去。

如果你乐意,花鸟虫鱼,皆可为友。

宋代时,绅士林逋隐居在杭州孤山。

他养了两只鹤,放飞时,鹤飞入云霄,盘旋了良久之后,又回到了笼子里。

林逋常常划着小船出游,家里来客人了,童子将鹤放飞。

林逋收到“旗子暗记”,不久,就会划船归来。

他还喜好梅花,在房前屋后,遍植梅树,花开之时,沁人心脾。

他生平未娶妻,亦不以为孤独,自称“梅妻鹤子”。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你若欢欣,花鸟虫鱼皆可为友。

云从窗里出

墨客许是坐在窗前的吧!

看鸟儿飞过屋檐,看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

如此闲适,如此安宁。

《水浒传》里有一句诗: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

窗外的日光弹指间就过去了,窗边花草的影子就移到座位前来了。

日影移动,光阴在不知不觉地溜走。

小七想起了李子柒。

有一次,李子柒采集落花,而后,倚树而眠。

赤色的花,白色的衣,天下仿佛安静下来。

光阴也在这一刻愣住。

人生,总有某一刻,静下心来,看花落,听鸟鸣,身心放松,统统都很好。

墨客住在这样宁静的地方,和自然相融,朝夕皆是淡然欢畅。

隐居山中,看落日,看烟岚,看鸟儿纷飞,看云儿飘出窗外,如此生活,夫复何求。
人生最名贵的,莫过于以一颗纯粹清澈的内心生活,多了一分淡泊,少了一些骚动;多了一分清闲,少了一分争斗。

最主要的是,那一份悠然闲适的心境。

只有拥有一份这样的心境,我们才能时时瞥见美好本身。
纵然不是在山中,而是身处闹市,依然能悠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