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国古代诗歌海洋中,玉轮始终是墨客钟情的意象。那一轮高悬天涯的明月,见证了古人的喜怒哀乐,也承载了无数的诗意与情思。以下是十首古人吟月的最佳古诗。
一、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自斟自饮,无亲无友。寂寞中他举起羽觞约请明月,加上自己的影子,便成了三人共饮。墨客以月为友,在孤独中寻求抚慰,展现出豪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把酒问月,对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宇宙的奥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明月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生的起伏,而墨客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三、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墨客想到此时天涯各处的人们都在共赏这同一轮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永夜难眠。诗中通过明月寄托了浓浓的相思之情,意境深远。
四、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笔下的明月洒在松林之间,清泉在山石上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明月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展现了墨客对田园生活的神往和对山水之美的赞颂。
五、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月照耀着古老的边关,勾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战役的感慨。明月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和战役的残酷,也寄托了墨客对和平的渴望。
六、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喷鼻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在战乱中思念妻子,想象着妻子独清闲鄜州望月的情景。明月成为了他们之间情绪的纽带,表达了墨客对家人的深深顾虑。
七、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墨客描述了深秋的夜晚,征雁南飞,蝉声已息。在高楼上,明月与霜色交相照映,青女和嫦娥在月宫中争奇斗艳。诗中通过对明月和霜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高洁的意境。
八、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西下,江水被映照得一半碧绿,一半通红。而玄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如珍珠般晶莹,玉轮如弯弓般小巧。墨客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江边的美景,明月在个中增长了一份宁静与柔美。
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首诗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以明月为线索,描述了春江花月夜的壮丽景致,磋商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明月在诗中既是自然景不雅观,又是情绪的寄托和哲学的象征。
十、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墨客站在瓜洲渡口,望着江南的春色,思念着家乡。明月成为了他归乡的期盼,表达了墨客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十首古诗,以明月为主题,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情绪天下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明月在古人的笔下,或浪漫豪放,或婉约细腻,或寄托相思,或感慨人生。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不雅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诗意与聪慧。(欢迎谈论、点赞、关注[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