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李白是那个“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是那个“钟鼓馔玉不敷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酒仙”,但李白也是丈夫,也是父亲。

李白的生平疑似有三次到四次婚姻,孩子却只有三个,儿子李伯禽和女儿李平阳均为原配许氏所生。
本日我们欣赏的便是李白写给这一双儿女的诗。
在这首诗中,“诗仙”收起了平日的狂傲与豪放,用细腻的笔触,脉脉的温情,款款道出自己对儿女的顾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李白写给儿女的诗措辞朴素情绪真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诗仙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熏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问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落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大唐天宝三载,李白在朝廷受到排进,烦闷地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的又一次、长达十一年的漫游进程。
行至金陵,看到江南春景,思念起寄居在山东的家人,写下这首动听至深的长诗。

吴地桑叶青绿,蚕儿将茧,看到面前的景象,即景生情,想到山雇主中。
那龟山的田园由谁劳作?春耕已经来不及了,夏田呢?归期呢?想到此,心里不由得惆怅茫然。

墨客已经离家三年了,那田地,酒楼,桃树,孩子,无不让他魂牵梦绕,尤其是那一双儿女。

女儿平阳折了枝桃花,倚着树看着远方,不见父亲归来,她泪如泉涌。
通过“折”、“倚”、“不见”、“泪下”等连续作词,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女儿的形神、生理等。
女儿是如此伤心,父亲又是何等不忍啊!

儿子伯禽已和姐姐齐肩,谁说墨客粗心,离家三年还未能忽略儿子的身高。
姐弟两个还在树下痴痴等着他们的父亲,想到此,墨客不禁悲从中来,发出了痛彻心扉的一问“抚背复谁怜”?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啊,母亲已逝,父亲阔别,还有谁会抚背怜爱你们呢?写道这里,相信墨客一定是泪如雨下了。

接着,墨客从幻境回到现实。
此时的“诗仙”已是肝肠寸断——“肝肠日忧煎”,但他能做的也只是“裂素写远意”,在素帛上写下此诗,遥寄自己的绵绵思念。

不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雄浑;没有“仰天算夜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旷达。
这首《寄东鲁二稚子》就像一封家书,从看到吴地的景象想到家中春耕,继而遐想到离家时种下的桃树,再由树及人,抒发了对儿女的思念之情,措辞朴素,平白如话,感情朴拙,言辞亲切,表达了一个慈父对儿女的拳拳爱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