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解析:刘禹锡,字梦得,河北定州人,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后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永贞改造失落败,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官二十余载。晚年做过太子来宾,官终检校礼部尚书。他是中唐期间精彩的思想家与墨客,被白居易称为34;诗豪",深受苏轼、黄山谷等人的推崇。
他的律诗思想深刻,格调精切,诸如《西塞山怀古》中的"人间几次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又如大家熟知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尤其是效仿民歌的乐府小章更是"爽朗流畅,含思宛转,惬意动人,语语可歌。"
例如《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是依愁"等。这些美妙的诗句都于唐诗中独树一帜。尤其是那篇随处颂扬的《陋室铭》,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现留有《刘梦得文集》可供大家赏析。
这首七绝,笔墨虽短,但寓意深刻。"朱雀桥"乃秦淮河上的一座桥,而"乌衣巷"旧址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吴国曾在这里驻军,士兵都穿黑衣,所往后来地名就叫乌衣巷。东晋时,这里成了宰相王道、谢安等。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吴国曾在这里驻军,士兵都穿黑衣,所往后来地名就叫乌衣巷。东晋时这里成了宰相王道、谢安等大贵族的住宅。
这首诗选自《金陵大题》中的第二首。墨客借燕子居住过的主人变更这一平常征象,使人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王侯将相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景物描写,以燕子搬家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奥妙的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引起人们去思考时期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蕴含着诸行无常的深刻寓意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