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唐 . 李白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注释:
玉阶怨:乐府《相和歌辞-楚曲调》旧题。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放下。(也可以说退到屋子里放下…)
水精帘:水晶帘。
古诗赏析
思妇的题材,古诗词中常存。一样平常认为“托比”较多。有屈原“喷鼻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美人(思妇)自况,也是很自然的事。只觉李白这首思妇辞,寥寥二十个字,却活脱一个深闺少妇,立于目前。其身份、举止、神色及景象节令、环境氛围,都可使人于想像中得其仿佛还原。
只提“罗袜”,其人衣饰可想而知。而“玉阶”、“水精帘”,其人居室亦可知。由此,其人之风致亦不难想见。“夜久”犹立“玉阶”,可知望月非为赏月。“白露”已湿“罗袜”,犹不归寝,可知心有所思,意有所盼,盼之愈切,思之愈苦。“却下水晶帘”,应是割断思绪,转入室内。既已下帘,却仍“玲珑望秋月”,可知其不克不及自休,心潮起伏,彻夜不寐。而帘内之孤影,又由“秋月”照出,使悲秋与怀人叠合为一。真可谓空际真切,象外见意,“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矣。
就意像而言,切实其实是“玲珑”剔透,精细得到家了。“玉阶”、“白露”、“罗(丝织)袜”、“水晶(晶)帘”,更有“秋月”。
这里就须要我们发散思维想一想了,为什么会在深夜站了那么久呢?古代帝皇,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说雨露均沾,一年有把稳到其他新妃子都是幸运,更别说宠幸了。
更有玲珑的人,剔透的心。刚才我说:可使人于想像中得其仿佛逐一即如现实中,又有多少“玲珑剔透的女子,尤其是少女。十七八岁的女高中生,“玲珑”者,岂非比比皆是?
这又让我想起那时的教书。我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的名字以及扬州朱自清故居纪念馆他的汉白玉雕塑,就“清”得让人忘俗了,更何况他的诗文,尤其这篇《荷塘月色》,更况这当中描写的清荷,又是多么的清丽脱俗!
我讲得忘情,顺手在黑板上写下“清丽脱俗”这四个字,不一会儿,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小女孩,怯怯地举手,站起来问:老师,您写的这四个字,可有拟人效果?我说,当然有啊……你再读读作者对荷花的那持续串的比喻(修辞上为“博喻”),多美呀……现实中,一个清清爽爽的女孩子形象,完备可以用“清丽脱俗”这四个字来形容…而我心里也在说:“比如你”。这孩子长得,那叫一个白净,那叫一个剔透,你切实其实无法形容……
这样一个“玲珑”剔透的女孩子,后来竟报考到南大哲学系…这是十来年以前的事了,现在,她,也该是个“少妇”了吧。
古时候,二十七八,说是“少妇”,可能有点超龄。
对付这首诗,历代评论家给予高度的赞许,《唐宋诗醇》评曰:“妙写幽情于无字处得之,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不免露却色相。”
玉阶生白露
作者简介:
诺鸫。 高中语文西席。现已退休。 一半塞北,一半江南,喜骏马秋风,爱杏花春雨。感化于古诗词多年,喜读诗书,偏爱古典文化艺术。
【脑动读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