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竹青

最近一次回老家,是在今年的清明节后。

下了高铁,从国道转到村落庄道路,就看见了老家的村落落。
没走多远,就上了河堤,哦,又见到了你,养育了我的洛江河
想见你,又不忍瞥见你。
车行河堤上,望着窄窄的河道里一汪一汪浅浅的、浑浊的河水,我的心又一次感到针刺般的疼痛。
这么多年来,每次回老家,每次见到这样的洛江河,心就这样痛一次,每次都会在心里问自己:这,还是那条洛江河吗?

资料显示: 洛江河又称深江,是芦茯河的分支,仙桃市的内河。
源于潜江徐家滩,经深江站入仙桃境,过剅河、范溉关、麻港、老里仁口出畅通河,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民国年间淤塞,河床高于地面,水道迂回曲折。
1956年,经由疏通管理,河槽达到30一40米。

原创散文远去的洛江河

在我的影象中,洛江河是那样的俏丽,那样的婀娜多姿。
对我来说,她是真正的母亲河,在我生命的年轮里,有她刻下的深深的印记。

我出生在洛江河岸边一个名叫千桥的小村落庄。
上小学就在村落头的河边上。
上初中是下贱三里地的范关中学,上高中则是在上游十里地的剅河高中。
在我参军离开家乡前的十八年里,我从未离开过洛江河。
我家屋后有一座老木桥,叫千家桥,紧挨桥边的南岸,有十几级大青石砌的台阶,从河堤上一贯延伸到水里,当地人称之为埠头。
人们在埠头上挑水、洗菜、洗衣,还能停靠船只,装卸货色。
小时候刚会帮家里干活时,便是大凌晨和姐姐到河里去抬水,由于早上的水最清最干净。
大点了便是自己去挑水,那石阶湿而滑,欠妥心就会跌倒,特殊是冬天,埠头上结了一层薄冰,挑一担水,要格外小心。

春天的洛江河,沿岸杨柳依依,老木桥阁下,有一棵相传树龄近百年的大柳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树干有七八个人合抱那么粗。
河水清清,彷佛到处都是鱼虾。
记得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会说,去弄点鱼来!
于是我拿起赶罾子(一种渔具),来到河边的芦苇丛里一阵扑腾,不一会就弄到了几条一拃来长的鲫鱼或鲇鱼。
至于平时弄点虾蟹河蚌,更可谓唾手可得。
河里涨水时,有人用扳罾子(一种古老的大型鱼具)捕鱼,或站在岸边或船上,直接把网撒向河里,都会大有收成。
也有人驾上小船,带几只鸬鹚(一种会捕鱼的水鸟)在河上清闲的来去,更是会吸引一大帮小孩围不雅观,每见鸬鹚抓到鱼,小伙伴们就会大呼小叫,为之叫好。

端午节时,我们会去河边摘新鲜的芦苇叶回家包粽子,那种沁人心脾的暗香,至今难以忘怀。
更令人激动的,是每年一度的龙舟赛。
春水把河里灌满,河面变得更宽,我们村落和邻村落的龙舟在河面上并驾齐驱。
村落里最强壮的男人,划着由本村落老木匠精心打造的龙船,在有节奏的鼓点中,连忙地在河面驰过。
当本村落龙舟末了超越邻村落的龙舟摘得锦标的那一刻,岸上欢声雷动,全体村落落都沉浸在欢快之中。

烈日炎炎的夏天,洛江河是我们儿时的清凉之地。
一帮小小子整天泡在水里,学会了打鼓泅(方言,意即狗刨式拍浮),学会了拱觅泅(意为潜泳),还会跑到老木桥上,轮番从桥上直溜溜的往下跳,激起簇簇水花。
有时也会潜到埠头下面,去抓藏在石头缝里的土憨巴(一种小鱼,喜好藏在水下土窝里或石头缝里,被抓时一动不动,故称土憨巴。
憨巴为方言,意即傻子)。
有一年夏天发大水,河水眼看就要漫过河堤了,好在当时河道通畅,没多久大水退去,没有造成大的丢失。

那时候陆上交通比较差,再加上南方多雨,本来就窄的土路常常泥泞不堪。
水路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在送公粮的时候,大人们将晒干的稻谷装进印有"中粮"字样的大麻袋,再运到埠头装上船,经由舒家垴、徐家埠头,送到范溉关粮站。
一样平常是两人卖力粮食装卸,一人站在船尾,驾着双浆,顺流而下。
如果大人们心情好的话,我们小孩子可以搭船去玩。
我们坐在船头,把脚浸在水里,任河水轻抚肌肤,感想熏染着洛江河的温顺。
时而有小鱼被惊动而跃出水面,瞬间又消逝在波浪之间。

范溉关是公社所在地,当时改叫范关了。
范关镇坐落在洛江河边,是一个古老的小镇,我上初中就在范关中学,当时小镇上有书店、供销门市部、饮食店、皮革社等等,印象最深的是街心铺的青石板,还有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江南水乡的韵味极为浓郁。
而范关最有名的是酒。
由于洛江河经由这里时彷佛在原地打了个转,形成了一个大深潭,而听说潭中间还有一眼泉。
潭水清冽甘甜,用潭水酿的酒,醇喷鼻香诱人,周遭几十里的人们都来这里的酒坊买酒。
后酒厂改制,出产的酒名为"碧潭小曲",这是洛江河的赠送。

从范关顺流而下,洛江河经栗林嘴、麻港,汇入畅通河,再经白湖入长江。
相传从前有一戴姓官员,乘船从洛江河去扬州,半夜出发,船在弯弯曲曲的河道行至天亮,转头还能看见家里的炊烟,故有"半夜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屋山头"之说,极言河道之迂回曲折,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洛江河可以通长江而达扬州。

我上高中是在洛江河上游的剅河镇。
那时住校,每周日晚和几个同村落的同学挑着柴禾和米,带上一罐腌菜,顺着洛江河堤,呼哧带喘,步辇儿去往学校。
而周六放学回家就会比较轻松,两手空空,不急不缓的结伴而行,有时也会各自捡起一块瓦片,往河面上打水漂,看谁的水漂打的远。
渴了就掬一捧河水,咕咚咕咚作牛饮,那清凉甘甜,直入心脾。

"人间几次伤往事"。
四十多年前,洛江河的恶运开始降临。
最早是河道中间一段段筑起了河坝,人们截河成塘,把河道变成了养鱼池。
后来由于鼓励村落民创收,大力推广栽种苧麻,结果一到夏天,河道里泡满了苧麻,河水变成酱酒色,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
河水被严重污染,村落民不得不打井打水,而地下水本与河道相通,也已污染,导致沿河村落民结石等疾病频发。
于是各村落又开始建水场。
几十年来,有的河段也曾进行过整治,但我所见的剅河镇往下贱相称长的河段,基本都已断流,大部分河道淤塞,河堤颓坏,河水早就不可人畜饮用,灌溉、排涝、运输的功能也已完备损失,实际上已成为了一条"去世河“。
曾经誉满仙桃的碧潭小曲酒厂,也早就从范关迁到了剅河,由于水源已非潭水,端起"碧潭小曲"品上一口,恐怕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影象中的洛江河已经远去,如一张斑驳的旧照,只留下模糊的印象。

这几十年以来,我们为了发展经济,在生态环境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洛江河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国家把环境管理摆在了非常主要的位置,提出"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培植俏丽村落庄也成为各级政府事情的重点之一。
《仙桃日报》不久前发了一条:洛江河仙桃段汪洲河至杜柳泵站段综合整治工程即将结束,此工程由市长亲自督办。
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
只是,洛江河全长68公里,还有那么长的河道,该不该管理?若何管理?这恐怕也不是一挥而就的事,但总归还是看到了希望。

那天站在洛江河边,望着波折的、坑坑洼洼的河道消逝在我的视野之外。
河上的老木桥、河边的古柳树和芦苇林早就没有了踪影,宽阔的河面也淤塞的越来越窄。
惆怅之余,不由感叹:物换星移,时期变迁,一定会带走一些东西,那是想留也留不住的,就象门前的大柳湖。
而有些已变革了的,不可能也沒必要完备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如面前的洛江河。
但我也在憧憬着,有一天洛江河会得到彻底整治,让人们看到她展现出新的秀美的样子容貌,看到她象一条俏丽的丝带,在江汉平原上迎风飘舞。

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