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深入挖掘诗歌的价值,提升我国诗歌研究水平,特制定本高校诗歌研究计划书。以下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研究背景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自古至今,流传千古。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歌,诗歌在各个时期都展现出独特的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诗歌研究也面临诸多困境。为传承和发扬诗歌文化,有必要加强高校诗歌研究。
二、研究目标
1. 深入挖掘诗歌的文化内涵,揭示诗歌在历史、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价值。
2. 探讨诗歌创作规律,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3. 传承和弘扬诗歌文化,提升国民文化素养。
4. 促进国内外诗歌交流,推动我国诗歌研究走向世界。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古代、现代诗歌作品的梳理、归纳,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比较研究法: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诗歌,分析其异同,揭示诗歌发展的规律。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对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进行深入剖析。
4. 跨学科研究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从多角度审视诗歌的价值和影响。
四、预期成果
1. 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诗歌研究理论体系。
2. 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升我国诗歌研究的学术地位。
3. 编著一部诗歌研究专著,为高校师生提供学术参考。
4. 举办诗歌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推动诗歌文化的普及与传承。
诗歌,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本高校诗歌研究计划旨在传承和发扬诗歌文化,提升国民文化素养。通过深入挖掘诗歌的价值,探索诗歌创作的规律,为我国诗歌研究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探寻文学之魂,传承诗意人生。
参考文献:
[1] 陈伯海. 中国诗歌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王瑶. 中国现代文学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