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樊曦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联络带领中国公民进行的统统奋斗、统统捐躯、统统创造,归结起来便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布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主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鲜主题。
回望筚路蓝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联络带领中国公民,浴血奋战、毫不服从,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公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公民以大胆顽强的奋斗向天下庄严发布,中国公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6月11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拍摄的陈望道雕塑。新华社 刘颖 摄
真理之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真理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事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是一封超过百年的通信——
1920年,一封从法国寄返国内的信写道:“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
复书者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附和。”
写信者,是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复书者,是毛泽东。
打开历史的卷轴,自晚清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改造图强而苦苦追寻、高下求索,但终极都失落败了。
中国向何处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
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公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公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这是八一南昌叛逆总指挥部旧址(2017年7月28日摄)。新华社 万象 摄
从北伐战役、地皮革命战役到抗日战役、解放战役,中国共产党带领公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成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公民当家作主的中华公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公民解放。
中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深刻认识,从出身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光鲜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化大众化,带领公民走出一条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思想的力量穿越时空,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路。
“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多少小块的赤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天下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给迷雾中前行的中国革命,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工农武装盘据、屯子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办理了在一个农人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首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人们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心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参加纪念活动(4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万象 摄
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大无畏气概,不怕捐躯,大胆斗争,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江西,于都河边,中心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
1934年10月,中心计心情关、中心军委和中心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开启了一场首立异局的伟大远征——长征。
这是一段均匀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捐躯的征途。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热血铺就二万五千里,留下了无数动听至深的故事。
是什么让他们当仁不让?是什么让他们勇往直前?
习近平总布告指出:“我们党之以是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便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冒死的强大精神。”
卢德铭,秋收叛逆总指挥,捐躯时22岁;
张子清,红四军第11师师长,捐躯时28岁;
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捐躯时25岁;
……
这是井冈山革命义士陵园(2017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万象 摄
井冈山革命义士陵园瞻仰大厅内,镌刻着一排排义士姓名。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捐躯近4.8万英烈,均匀每天有近60人失落去生命。
有人说,捐躯、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特权”。只要空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永存,这种捐躯和奉献就将永久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使他们拥有改天换地的精神伟力,不断谱写历史的辉煌。
环顾天下,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遭遇过如此多的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死活磨练,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捐躯?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熬炼出光鲜的政治品质。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闪电,井冈山、鄂豫皖等一个个革命根据地建立,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面对暴戾恣睢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武断地站在抗击入侵者的最前哨,推动形玉成民族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备胜利。
解放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三大战役对蒋家王朝摧枯拉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公民解放。
这是7月7日拍摄的中国公民抗日战役纪念馆。新华社 张晨霖 摄
力量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同公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牢牢依赖公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公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公民为中央,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
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曾这样描述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便是‘公民’……‘到公民中去’‘向公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终极的信念。”
这种极深的感情、终极的信念,从建党之初起就一脉相承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共产党统统行动的指引。
这是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外景(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牟宇 摄
公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辆木制独轮小推车,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培植的制胜“法宝”。
淮海战役中,便是用这一辆辆小推车以及船只、畜生、挑子,数百万支前群众为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每一个解放军士兵背后,就有9个增援他的乡亲。
统统为了公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色——
老百姓衷心推戴中国共产党,便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公民做事、为各民族谋幸福。
“革命、培植、改革一起走来,已经一百年了,我们党依赖公民降服了多少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劳苦功高,不随意马虎啊!
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义务,连续努力,连续提高。”习近平总布告深情地说。
江山便是公民、公民便是江山。
百年来路沧桑,初心从未改变;百年正是芳华,立志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公民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