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之交有郭璞的游仙诗。
东晋则是玄言诗的天下。
太康诗歌
太康诗风的总体方向: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代魏称帝,280年平吴,统一中国,改元太康。此后二十年旁边比较安定,史称“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太康诗风。
晋武帝司马炎
太康诗歌在内容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儿女情长,风云气少”。太康墨客没有肚量胸襟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对的深奥深厚思虑,他们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傅玄的乐府诗《明月》 《秋兰》 《历九秋》诸篇,设想女子怀人之心态,真切细腻,张华诗直接表现男女之情,缠绵婉转,情思脉脉。潘岳的《悼亡诗》写得婉转凄恻,悲不自胜。
(2)拟古模拟,缺少现实内容。傅玄的《艳歌行》模拟乐府古辞《陌上桑》,《怨歌行朝时篇》模拟汉乐府《怨歌行》。陆机的乐府也极多拟作,他的《短歌行》切实其实便是曹操原诗的翻版。这些拟作,虽在思想内容上无足不雅观,但在艺术描写上却更加细腻。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太康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1)追求笔墨富丽与辞藻华美。《晋书》称张华“辞藻温丽”,陆机“弘丽妍赡”,潘岳“辞藻绝丽”,皆指出辞藻华美之特点。
(2)追求新的技巧,把稳排偶。这以陆机为代表,他的五言诗大多以对句占紧张篇幅。
(3)描写更加细腻。每每古人一句写总体,而太康墨客则进行详细细微之描述,即“析文以为妙”也。
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潘岳、陆机。
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陆逊是东吴名将。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陆机的赋胜于诗。其《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就诗歌而言,他是太康墨客中存诗最多的,今存107首。陆机的诗歌措辞的华美排偶是最明显的。
潘岳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晋书》本传说他“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而拜”。后被孙秀诬为谋乱,被诛,夷三族。但他又“美姿仪,辞藻绝丽,善为哀诔之文”。潘岳的悼亡诗赋写得最好。《悼亡诗》三首得到极高的评价,甚至“悼亡”一词从此专指“悼妻”。
西晋诗坛的主潮是太康诗风,但也有少数墨客舍弃追求富丽与技巧,看重内心真实感情的抒发。形成一种不事雕饰、年夜方悲歌的刚健诗风,这是对建安诗歌精神的继续与发展。其代表墨客即左思与刘琨。
左思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博)人。出身寒微,家世儒学。他貌寝口讷,不好交游,因妹左芬入宫,移家京师。构思十年,成《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晚年移家翼州数年,以疾终。左思今存诗14首,艺术造诣很高,诗风独树一帜,可谓西晋诗坛第一人。
左思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1)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肚量胸襟。他的诗中充满了武断的自傲与年夜方的抱负,如《咏史》其一和其三没有刻意的雕饰与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薄而出,大气磅礴,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2)左思的诗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驳极其强烈,对贫士失落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 如《咏史》其二以比兴手腕表达了这种感情,诗的前四句以百尺涧底松喻才秀人微的寒庶英杰,以寸径山上苗比荫厚势重的世家大族子弟,生动形象,末四句借史实抒发内心感慨,愤愤于世道的不公,精警凝练而又感情充足。
左思《咏史诗》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史称他“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年轻时“以文才降节事谧”,参与贾谧“二十四友”之列,“素豪奢。嗜声色”。刘琨今存诗4首,个中《扶风歌》与《重赠卢谌》最为精良。
永嘉南渡,时局及士风又为之一变,诗歌亦随之变革。现有郭璞游仙诗,继有孙、许玄言诗,均不同于潘岳、陆机之华美绮靡,亦不同于左思、刘琨之刚健多风。渡江之初,东晋诗坛的主要墨客和诗歌征象是郭璞和他的《游仙诗》。
游仙诗:是歌咏神仙漫游之情的诗。其文体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游仙诗在思想上每每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欲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长于利用夸年夜、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利用,则使游仙诗更具备浪漫的色调。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游仙诗在内容上有两种不同方向,一种纯写求仙永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郭璞
郭璞(276—324),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知识渊博,精通笔墨训诂,曾注《周易》、《尔雅》、《山海经》等。郭璞诗、赋兼善。《晋书.郭璞传》说他的“辞赋为复兴之冠”。他的诗歌代表作诗《游仙诗》。
郭璞的《游仙诗》紧张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坎凛咏怀,非列仙之趣也”。《游仙诗》其一即其代表,此诗的主旨乃在于否定京华、豪门之仕宦之途,而高唱漆园、莱妻的隐遁之举。虽有游仙之名,实则是借遗世之志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承继传统求仙永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此诗用浪漫奇幻的想象把诸多神仙业绩串联于诗中,通过写陵阳子明服食石脂,嫦娥食不去世药,以及对众神仙自由龟龄的描写,表现了对神仙天下的神往和追求。
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紧张内容的诗歌,盛行于东晋,代表墨客有孙绰、许询、庚亮等。其特点因此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作说教和表明,严重分开社会生活。
偏安的心态,中朝玄谈的流风遗韵,以及新形成的高雅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加之佛教般若空不雅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霸占了主流地位。
玄言诗的内容和与形式特点:
玄言诗的内容上以评论辩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得表述。在表达上则抽象玄虚,淡乎寡味,与汉魏西晋以来抒怀绘景的写实方向背道而驰,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绪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