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 桥
朝代:宋 代 ‖ 作者:范成大
︾
原文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忍泪失落声询青鸟使,\"大众几时真有六军来?\"大众
译文
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愿望王师返回。
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讯问青鸟使: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注释
⑴州桥:正名为天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
⑵朱雀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旧城南面有三座门,朱雀门是中间的一座,为正南门。
⑶宣德楼:宫城的正门楼。
⑷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天子车驾行经的御道。
⑸父老:指汴梁的百姓。等驾回:期待宋朝天子的车驾回来。驾,天子乘的车子。
⑹失落声:哭不成声。询:打听,打听。
⑺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设六军。此处借指王师,即南宋的军队。
赏析
此诗四句,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 有情节、有对话,完备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由于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由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悲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期间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以是让其出场很范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青鸟使,一韶光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
可他们强行忍住,由于屈辱的遭遇虽然尴尬,愿望官军的感情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落声的讯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然溘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公民愿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 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 每每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墨客没有以青鸟使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揭橥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述的形象领悟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落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屈膝降服佩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驳。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阐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阐述,每每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哀求墨客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捉住范例环境中的范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个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范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险些到了望穿双眼,险些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欲望和痛楚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落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述出父老的神色,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面前,那哽哽咽咽的音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由于他们的热切愿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落望。而墨客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墨客。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落后修中、晚唐诗,继续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墨客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夷易浅近、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响屯子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造诣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复兴四大墨客”。
投稿邮箱:ahhfsk@163.com
主理:《淮风》诗刊社 | 协办:江西美术专修学院
支 持
江西美术专修学院(www.jxmyedu.com)
庐山艺术特训营(www.lsystxy.com)
【往期回阅】
2016庐山艺术特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