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凉州曲二首》
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
古人作绝句,一样平常会避免四句皆对,由于这种形式令人也有过于刻意不自然的觉得。由于五律和七律中间二联必须对仗,这种四句皆对的绝句,很像七律中间的二联,彷佛是写了一半的七律。
一、柳中庸的朋友与亲戚都很牛
柳中庸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其郡望是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 ,河东柳氏是山西的王谢。个中最有名的人便是柳宗元,柳中庸是柳宗元的族叔。
柳中庸的哥哥叫柳并,曾经是河东府掌布告,迁殿中侍御史,受业于盛唐绅士萧颖士。萧颖士是开元23年的状元,桃李满天下,最好看好的却是这个柳中庸,为什么这样说呢?由于萧颖士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柳中庸。
柳中庸本人淡泊名利,听说曾经“诏授洪府户曹,不就”。结交好友多是超俗脱尘之人,如陆羽、皎然等。他最好的朋友可能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吧。由于我们可以看到李端给柳中庸写了好多的诗:
江边碰着了写一首:《江上逢柳中庸》;分离了再写一首《江上别柳中庸》;李益路途中夜宿瓜州也写一首《宿瓜洲寄柳中庸》;送别人的时候还要想着好友,再来一首《送张芬归江东兼寄柳中庸》;水边赶路碰着了下雨,也要写一首《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有个墨客朋友真好,就犹如汪伦一样,纵然自己不会作诗也同样能够千古传名。
史籍上先容柳中庸时,说其”名淡, 以字行”。 意思是说柳淡这个名字不为人知,柳中庸这个名字比较出名。类似明朝的文征明,多数人不知道他叫姓文名壁,字征明。
二、柳中庸的五、七律
《全唐诗》中只记录了柳中庸13首诗,个中只有一首七律《听筝》:
抽弦匆匆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东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去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听,平仄多音字,这里是仄声。逐、识、别,这3个字本日是平声,古韵是入声(识,去、入声多音)。这首诗押【庚】韵,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
1、抽弦匆匆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写筝的险些都少不了弦和柱,例如南朝沈约《咏筝诗》就写道: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筝传统乐器,听说是秦人蒙恬所制,因此名曰“秦筝”。
由于这种乐器发音凄苦,汉侯瑾《筝赋》说 “感悲音而增叹,怆干瘪而赍恨。”白居易也写道“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首联两句,简化一下,便是听、声二个字。后面颔联与颈联、尾联,都是听到声音后的遐想。
2、似逐东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筝声似东风吹柳,如鸟啼花丛。这是一种欢畅的感情。
3、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筝声溘然转为凄苦,墨客从两面写来,家中妻子独夜对灯影,游子空楼望明月,这是相思之苦。
柳中庸的这两句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一模一样,只是登楼的换成了妇人,游子在扁舟上了: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后来宋朝的柳永也有词从两面写来: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次、天涯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4、更入几重离去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写完了分隔两地相思的痛楚,尾联又开始写离去之恨。
“更入”二字,把痛楚又升了一级。作者彷佛引入了自己的愁绪,江南与洛阳远隔两地,这是在写自己与亲友离去时的悲怨吗?
这首诗章法清晰,第一联破题,点出了听筝二字。颔联和颈联都是对付声音的描写,是筝声主不雅观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尾联中,作者加入了自己的经历与心情。
整首诗虽有颔联的短暂欢畅,究竟还是颈联尾联主导了筝声的“悲怨”主题。
结束语
柳中庸最为人称道的诗,是那首当选入的《征人怨》,这首绝句由于入选《唐诗三百首》而被本日的人所熟知。五律乏善可陈,七律彷佛只有一首传世,便是这首《听筝》。
听说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老街有个外甥女自小习学古筝,现在也开始带学生了。我虽然不懂,但是也随着听过几支曲子。结束时,用柳中庸韵也作一首七律《闻筝》:
纤纤玉指拨秦筝,座下高山流水声。 落雁平沙秋月夜,阳春白雪广陵情。
佳人空阁莺相问,游子扁舟火独明。最是不胜清怨处,文姬洒泪入边城。
@老街味道
不雅观唐绝句37 于良史吟诗学冯谖弹剑 因这首诗而得官
古诗词创作最忌讳的是什么 有些诗病如果犯了 表示您还没有入门
用新韵创作七律 和用古韵创作七律 有什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