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所作,那年他7岁。

逐句解读骆宾王入狱出狱起兵三个时期的三首精品五言绝句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字不雅观光,生卒于公元627年-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最高官职为朝廷侍御史。

骆宾王的前半生虽有穷苦落拓的生活,但也有步步辉煌的光彩;而后半生却是在入狱的悲愤、出狱的苦闷、起兵的年夜志中度过的,且有五言绝为证。

狱中作《在狱咏蝉》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则天加号“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到场朝政。
五年后,公元678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刚升任侍御史的骆宾王,曾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则天年夜怒,以贪赃罪名将其下狱,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五言绝《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首联(译文、点评、注释):“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译文:秋日的寒蝉哀婉的叫个一直,作为囚徒的我,阵阵悲哀的感情已被蝉声带到了远方。

点评:此联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悲苦,多么忧虑,以是借蝉喻己,将秋蝉活气将尽和骆宾王自己朝不保夕的囚狱情状联系在了一起。

1、西陆:代指秋日。

2、南冠:代指囚犯。
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
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
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颔联(译文、点评、注释):“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译文:我年纪不到四十岁,却白发斑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点评:此联作者依旧借秋蝉声声切切的嘶鸣,来引动人的无限惆怅。
这一联实在也是一幅流水对,“那堪”对“来对”、“玄鬓影”对“白头吟”,读起来也是韵味十足。

1、那堪:一作“不堪”。
怎能禁受。

2、玄鬓:指玄色的蝉翼或人的鬓发。
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3、白头吟:乐府楚调曲名。
这里代指白发。

颈联(译文、点评、注释):“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译文: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点评:此联墨客做到了物我合一,表面写蝉,实则是感发自己的处境,仕途不得志,空有才能,也有翼难振,心声难传。

1、露重:指秋露浓重。

2、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飞高。
这里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3、响易沉:比喻辞吐上的受压制。

尾联(译文、点评、注释):“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译文:蝉虽然居高食洁,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平反呢。

点评:此时的作者已分不清是蝉还是我了,彷佛是赞颂蝉的孤高贞洁,又似直抒胸臆,将自己的冤屈和为国忠贞之志,一并倾泻而出。

1、高洁:清高洁白。

2、予心:我的心。

出狱作《于易水送人》

公元679年,被囚一年多的骆宾王被赦免出狱。
出狱后的他对自己的境遇愤愤不平,对武周的统治甚为不满,便有了匡扶李唐王朝,干一番奇迹的决心,但是这得等待机遇,因此他离开长安,北赴幽燕,于是写下了这首寓意深远,笔调苍凉,借古咏怀之作《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当年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首联(译文、点评、注释):“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译文:在易水岸边,侠士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赴秦刺王,临行壮士可谓怒发冲冠、悲歌壮气。

点评:此两句诗,表示出墨客对荆轲的深深崇敬,恰在此时于易水送别朋友,想起荆轲的故事,也是很自然的事。
反应了墨客心中那股难以遏止的激情,故借古慨今,将易水壮别和今日易水送人融为了一体。

1、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

2、此地:指易水岸边。

3、燕丹:是指战国末期燕国的太子丹。

4、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尾联(译文、点评、注释):“当年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译文:昔日的侠士豪杰已经长逝不在,可本日的易水依旧是那样的寒冷。

点评:墨客的这两句,意味着荆轲不畏霸道的侠士性情,千载犹存;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起兵檄文《在军登城楼》

弘道元年,公元684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相王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打消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们的不满。

此时,被贬为柳州司马的徐敬业提出“匡扶唐室”的口号,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而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徐敬业麾下,任匡扶府的艺文令,来搞宣扬事情。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这首史上最短的讨武檄文《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首联(译文、点评、注释):“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译文:登上广陵城楼,纵目不雅观望,城上的军威让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彷佛彭湃着腾腾杀气。

点评:这里墨客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
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

1、风威:军威。

2、水气:指杀气。

3、寒:不寒而栗。

尾联(译文、点评、注释):“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译文:现在,军阵烈烈,身着军装准备战斗,当天下平定后,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都城长安。

点评:这句诗借武王伐纣的故事隐喻徐敬业讨武因此有道伐无道,解释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的,而“歌舞入长安”则是迎刃而解的事,这也是墨客必胜的信念。

1、戎衣:军装、战衣。

2、何日定:化用“一戎衣而天下定”句,说周武王一穿军装,号召诸侯起兵,于是纣王政权崩溃,天下大定。

骆宾王的归宿

在骆宾王作此《在军登城楼》的同年,也便是公元684年的十一月,轰轰烈烈的讨武战役兵败后,徐敬业被杀,骆宾王不知所踪。
然而民间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兵败时和徐敬业一样被俘杀害;其余便是据酃县志记载,骆宾王曾在婆婆仙道不雅观避难。
还曾在婆婆仙道不雅观的石壁上刻过一首诗《漫成一首》,诗云:

阿溪世业空,小家各西东。

玉盘圆八月,雁落荒野中。

从容效范蠡,路漫思屈公。

孤蓬从此去,叶飘随秋风。

因久经风雨剥蚀,字迹已经辨认不清。
后来据传骆宾王到了灵隐寺出家为僧。
从当初那个充满傲气的文人,到隐居寺庙、不问世事的老衲人,洗尽铅华后,或许这才是骆宾王最好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