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上

【原文】参(1)伍(2)以(3)变(4),错(5)综(6)其数(7),通(8)其变,遂(9)成(10)天下之文(11);极(12)其数,遂定(13)天下之象(14)。
非天下之至(15)变,其(16)孰(17)能与(18)于(19)此。

【译文】考索验证《易经》中交互错杂的活动认为都是正当的,交叉归纳《易经》中数说的事情,全都通情达理,充满了平定天下的文献;深入研讨《易经》中一件一件解释的活动,充满了平定天下的范例事情;不是天下最通情达理的著作,那怎么能够帮助人们到如此程度呢?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参非叁伍非伍变非变革数亦非数字

注释:(1)“参”cān《汉语大词典》考验;考索验证。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伍”《古代汉语词典》交互错杂。
《荀子·议兵》:“窥敌不雅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

(3)“以”认为……是……。
《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去世,或以为亡。

(4)“变”《汉语大词典》通“辩”。
正当(通情达理。
)。
《礼记·礼运》:“故国有患,君去世社稷谓之义,大夫去世宗庙谓之变。

(5)“错”交错;交叉。
《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錯。

(6)“综”《汉语大字典》归纳。
《七启》:“正流俗之华说,综孔氏之旧章。

(7)“数”shǔ《汉语大词典》数说,一件一件地说。
《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 孔颖达疏:“数,说也。

(8)“通”全,全体。
《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9)“遂”充满;具备。
《康熙字典》又充備也。
《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

(10)“成”平定,和解。
《左传·桓公二年》:“会于稷,以成宋乱。

(11)“文”文献,经典。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

(12)“极”深探,穷究(深入研讨)。
汉王充《论衡·问孔》:“贤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13)“定”平定。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平楚国,如反乎尔。

(14)“象”范例的事情。
《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贤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形:通“型”。
模型;模范;范例。

(15)“至”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
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

(16)“其”代词。
那。
朱熹《中庸集注》:“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7)“孰”疑问代词。
什么,怎么。
《论语·为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役夫?”

(18)“与”帮助;声援。
《战国策·齐策》:“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注:“犹助也。

(19)“于”介词。
至,到。
《尚书·汤诰》:“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