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见,曹操对酒的评价有多高。
实际上,酒能助兴却不能消愁,正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作为中华残酷饮食文化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自然留下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历史典故和文化痕迹。
文人墨客尤其好酒。

譬如,诗仙李白不仅长于作诗、也长于舞剑,还长于饮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中国古诗词

中国四大才女之一李清照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婉约。
辛弃疾则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

而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则更详细有生活气息和别具一格的烟火气。

酒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则把酒和风月场所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王维以酒饯行,留下千古佳话。

文人好酒,武将亦好酒。
关羽“温酒斩华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武松喝得酩酊大醉尚能打虎。
酒能成事,也能误事,关键在于一个“量”字。

实事求是,每个人有个体差异,解酒能力并不相同,有人千杯不醉,也有人滴酒就倒,切不可贪杯。

酒有很多类,譬如蒸馏酒、配制酒、酿造酒。
不同类里面又有很多种属。
实际上,古人由于酿造工艺的缘故原由,所饮酒水酒精度数并不高,大致和本日的啤酒度数类似。
如果武松所喝的是本日的白酒,别说18碗,便是两三碗也不一定过的了岗,更别提打老虎了。

黄酒

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石榴酒、鸡尾酒.......我个人偏爱江浙一带的黄酒,尤其是绍兴的老酒。
特殊是8年以上的陈酿。
天冷时,加入姜丝、枸杞温热后饮用,滋味绵长且不烈,口齿生喷鼻香,与肉同时,还能解腻。
与大闸蟹同食,更是相得益彰。

酒是粮食精,奈何酒量弗成,只能偶尔小酌,别人是饮酒,我却只能“品酒”,我从未醉过。
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酒能够增长生活中的情趣,生活不易,不妨适度饮些酒,通经活络,未必能消愁,至少能够助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