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诗词代价不雅观,便是关于诗词有没有代价以及代价大小的总意见。
对诗词代价的判断,人们常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一是看诗词本身的品质,二是看诗词对社会生活的用途。

判断诗词的品质,便是看诗词好不好。
这是关于诗词文本代价的判断。
例如,诗词是美还是不美,对诗里的新词感到好还是不好等。
对一首诗的美与不美的判断,属于详细的代价判断,而支配一个人对诗词作出代价判断的,则是他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有的人对新词入诗感到不得当,是由于这些同道认为:凡是古代诗词里没有涌现过的词汇,读起来就没有诗的味道,因此就不是“诗的措辞”。
这是我们长期阅读古代诗词,特殊是唐诗宋词而形成的“诗词审美图式”起浸染的缘故。
把“诗词审美图式”换作“诗词代价不雅观”也是得当的,只管这两个观点并不完备等同。
这是由于,古代诗词特殊是唐诗宋词的词汇,如“烟柳”“斜阳”“西楼”“凭栏”“流水”“碧波”等,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了“诗词模板”或“诗词格式”,成为诗词代价不雅观的内在构成,它反过来成为人们评价每一首诗词的尺度或标准。
面对一首诗词,这把“尺子”自动承担起“衡量”的职责,与它相合的词汇顺利过关,给予“诗的措辞”的好评,反之则给予“不是诗的措辞”的差评。
以是,肃清新词入诗的障碍,关键在于诗词读者要优化自己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人们对诗词的代价判断,除了评价诗词本身的利害之外,还有第二个维度,便是评价诗词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这种评价是人们把诗词与社会生活结成一种代价关系,让诗词超越自身而走进社会、走进现实、走进大众,从而看其社会代价如何。

对诗词社会代价的评价,显然是与对诗词文本代价的评价密不可分的。
由于,只有文本代价为正的诗词才可能具有社会代价,文本代价为负的诗词就谈不上什么社会代价。
或许换个说法更得当:文本代价为负的诗词,只能产生负面的社会代价。
研究诗词,我们既要关注其文本代价,更要关注其社会代价。

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不雅观

对诗词社会代价的评价,不是伴随着诗词的涌现而涌现的。
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期间内,我们的先祖只是写诗抒发感情、表达欲望,而没有自觉的代价意识。
乃至直到本日,有的墨客对自己的诗词也未必有复苏的代价意识。

没有复苏自觉的诗词代价不雅观,就没有诗词创作的追求。
由于诗词代价不雅观首先便是一种代价追求。
例如,没有“语不惊人去世不休”的诗词代价不雅观,就不会对自己的作品反复熬炼打磨,而是搪塞了事、得过且过;没有“让人读了能触动心灵”的诗词代价不雅观,就不会在主题和意境上狠下功夫。
诗词创作要想有自觉的追求,就要树立精确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没有复苏自觉的诗词代价不雅观,就没有自我完善、自我把控的艺术水平。
由于诗词代价不雅观又是一种代价标准。
一旦确立了精确的诗词代价不雅观,自然就要以此为标准去衡量诗词创作,达不到标准的就连续修正。

没有复苏自觉的诗词代价不雅观,就没有持续的诗词创作动力。
由于诗词代价不雅观还是一种代价动力。
有了它,就有“不到长城非豪杰”的志向,就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就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倔强。
因此,诗词创作要想昂扬向上、始终如一、不懈追求,就要树立精确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总之一句话,端正诗词代价不雅观,是实践的须要、时期的须要、诗词奇迹的须要,也是墨客的个人须要。
培植风清气正的诗词组织、树立和掩护墨客形象、创作精良诗词作品、繁荣发展诗词奇迹、充分发挥诗词的社会代价,都须要我们存心端正诗词代价不雅观。

我们要树立“坚持与时期同步伐”的诗词代价。
墨客和诗词要“承担记录新时期、书写新时期、讴歌新时期的义务不雅观,勇于回答时期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创造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响我们这个时期的历史巨变,描述我们这个时期的精神图谱,为时期画像、为时期立传、为时期明德。
让诗词成为时期的号角。
为此,墨客要努力成为“时期风气的预言家者、先行者、先倡者”。

我们要树立“坚持以公民为中央”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我们要把知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诗词和诗词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民作为诗词表现的主体,把公民作为诗词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公民做事作为诗词事情者的天职。
不能热衷于“为艺术而艺术”,不能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分开大众、分开现实。
真正做到以公民为中央,诗词艺术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我们要树立“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创造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墨客要从时期之变、中国之进、公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公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期的精神气候。
而不能“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
我们要通过诗词作品,“书写和记录公民的伟大实践、时期的进步哀求,彰显崇奉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公民朝气发达迈向未来”。

我们要树立创作精良作品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精良作品便是“有正能量、有传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公民群众所喜好”的诗词作品,是思想性、艺术性、不雅观赏性俱佳的诗词作品。
能不能写出精良作品,取决于创作者是否能为公民抒写、为公民抒怀、为公民抒怀。

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诗词与其他文学文体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有一套严格的韵律哀求,这是古人在长期的诗词创作中形成并沿袭下来的。
我们写的如果不合韵律哀求,就不是中华诗词了。
因此,我们必须“守正”。
然而,“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这就哀求我们把创新精神贯穿诗词创作全过程,在题材、措辞、手腕、意境等方面努力创新。
有人说,如果把你的诗跟唐诗放在一起,别人找不出来,便是好诗。
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模拟能力再强也是模拟,不是创作。
作家柳青说,“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备摆脱模拟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每一个时期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
广大文艺事情者要有学习古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古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打破的勇气,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努力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我们要树立“讲品位、重艺德”的诗词代价不雅观。
墨客应该努力“为历史存正气,为众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精良作品赢得公民喜好和欢迎”。
诗词和其他文艺作品一样,是给人以代价勾引、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
文艺事情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空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教化,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教化、艺术演习,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墨客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任务感。
这样才能“以德服人、以文化人”。

总之,诗词代价不雅观是诗词文本代价、诗词社会代价和墨客个人代价雷同一的代价不雅观。

(作者:周文彰,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