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年,辛弃疾带着北方叛逆师回归南宋,然而,辛弃疾在往后的日子里却深深地感想熏染到了南宋国势日渐衰微,收复中原的希望已经靠近零,他伤心,他失落望,他想南宋变得强大,他却能力有限,当初带着叛逆师回来,便是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奈何却一贯不被朝廷重视,只是让他去管理地方,而不是从军上前哨。

1179年,回到南宋的第十七个年头,辛弃疾加倍以为南宋风雨飘摇,尤其是在看到春雨中的残花,更以为像极了南宋的境遇,写下一首婉约弯曲、催人泪下的《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是辛弃疾宝贵一见的婉约词梁启超评前无前人后无来者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再次被朝廷调往别地任职,在此之前,辛弃疾已经多次被调动,这一次将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同寅王正之在小山亭为辛弃疾摆酒送别,辛弃疾看到面前景致,感从心生。

上片中,辛弃疾心绪不宁,以为无可奈何。
万紫千红的春天又要离我而去,它们还经得住几次风雨啊?花是春天的主要组成,花走了,春天也就走了,故而辛弃疾向来都是希望春花晚点开放,只是这统统都是他一厢宁愿罢了,落花纷纭。
现实如此,辛弃疾仍旧不甘心地喊道:“春天啊,你别走!
听说那天涯海角没有你的立足之所,还不如留在这里!
”春天根本不搭理他,还是悄悄地离开的,留下的痕迹也仅仅是蜘蛛网上沾着的些许柳絮。

下片中,辛弃疾愤愤不平,借典故控诉朝廷对自己的不公!
当年被汉武帝贬到长门宫的皇后陈阿娇愿望重新被召幸,奈何约定的佳期却几次再三延迟,统统只因长得太俊秀有人妒忌。
纵然陈阿娇花了千金请司马相如的做了一篇赋,然而这一份对汉武帝的深情脉脉又能向谁倾诉呢?奉劝那些离间的人们千万不要得意忘形,你们的了局不会比当初被盛宠的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去!
她们一个被人杀去世,一个选择了自尽。
闲愁最是折磨。
我劝你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太阳正在西沉,所能看到的只是那些烟柳断肠处。

下片看似辛弃疾在为陈阿娇抱不平,实在是在暗喻自己的处境和陈阿娇差不多,空有杀敌抗金之心,却没有人给机会,空在官场中迁移度过了光阴,恨透了那些身处庙堂的高官们,这是辛弃疾在谩骂那些一味妥协的官员,谩骂他们像杨玉环、赵飞燕一样天诛地灭。
百无聊赖,闲愁最苦。
辛弃疾没有办法排解心中的苦闷,却又害怕登高远眺,由于他十分清楚,此时在夕阳的余晖中所能看到的是南宋江河日下之景,看到了之后只会更加苦闷、心肠欲断。

听说辛弃疾的这首词后来被好事者送到了当时天子宋孝宗的桌前,这首蕴藉的词被宋孝宗读出了深藏之意,虽没有明指国家政事,其实也让宋孝宗心中很烦懑,毕竟辛弃疾碰到了南宋天子的痛处——江河日下,无力北伐(宋孝宗登基之初进行过北伐,只可惜惨败停止,末了落得一个割地求和的结局)。
梁启超曾经在读了辛弃疾这首词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参考资料:《全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