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他和陈潭秋、包惠僧一起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当时人称“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两湖毛(泽东)董(必武)”。1964年,他重访浙江嘉兴南湖故地,追思革命先烈,留下“革命声传画舫中,出身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的诗句。1975年,在他已病势危重、处于病笃之际,仍充满深情地写下“屈服马列无不胜,笃信出息会伐柯”的绝笔。
董必武的远大抱负,与其崇高的志趣息息相关。他“重违庭训走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 在他的诗笔下,有“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的秀竹,“活气随地茁,何用费篱樊”的菊花,“冰肌历寂寞,春动冷生涯”的梅花,“年年抵住台风袭,干伟花繁子实馨”的椰树,而这些正是其不计名利、荣辱不惊的自况。
董必武在革命中始终坚守崇奉,表示出非凡的毅力。在抗日战役相持阶段,他在重庆主持中共中心南方局事情。在“乍暖乍寒更景象,忽张忽弛度春秋”的困难岁月里,他写下大量诗词。“今夜鄜州看明月,得无清皎与延同”“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远念延安诸努力,奋飞不得亦思齐”,生动表达了他对延安的无限忠实和思念,身虽在千里之外,但心始终与党中心在一起。
在董必武的诗中,吊唁、怀念在革命和培植中捐躯、早逝战友同道的内容霸占很大篇幅。他敬仰“南湖舟泛语从容”的王尽美,“秉性最忠贞”的“平江惨案”义士涂正坤等,“不屈严刑骂寇仇”的赵一曼,“血迹陵园在,勋名日月新”的续范亭,“矫捷沉雄谁得似,票姚差可望神鹰”的陈赓,思念他们的斗争气节。他为欧阳海、焦裕禄、王杰、雷锋、向奇丽这些新时期的公民英雄写诗,歌颂他们的斗争气概。
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重庆向国民党提出严肃抗议,并在红岩村落悲愤地写下“为江南去世国难者志哀!
”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煮荳燃萁,相煎何急!
?”。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题词,将原形大白于天下,戳穿和抗议国民党执拗派暴行。
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心南方局常务委员兼统战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在读了周恩来的挽词和题诗往后,含愤写下这首诗。
《江南一叶是奇冤》
董必武
(1941年1月26日)
旧历庚辰除夕,集恩来同道一月十八日《新华日报》题字,得“江南一叶是奇冤”之句,因成辘轳体四绝句。
【其一】
江南一叶是奇冤,遵令移师竟被吞。
吞后又加违令罪,稠浊黑白复何言。
【其二】
百战丰功众口喧,江南一叶是奇冤。
茂林血迹斑斑在,泪洒西风白日昏。
【其三】
秦桧主和诛武穆,赵构偏安没齿辱。
江南一叶是奇冤,只手掩尽天上目。
【其四】
将军抗日作屏藩,赫赫功绩半壁存。
自坏长城千古叹,江南一叶是奇冤。
这一诗文深情歌颂了叶挺领导的新四军大胆抗战的卓越功绩,表达了对新四军殉难官兵的深痛哀悼,训斥了国民党背信弃义的反动行为,以及对国民党执拗派煮荳燃萁、伯仲相残的强烈愤慨。
董必武担当过中心党校校长、最高公民法院院长、国家代主席等高等职务,但从不居功自傲。对付自己曾主持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红岩战斗生活,他总结“到底公民胜,红岩不枉居”,没有提到自己半点功绩。他对付党和国家始终抱着深厚的忧患意识,认为只有“颂承颜赧赧,惕若意乾乾”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发展进程波澜壮阔、艰巨卓绝,董必武正是以其诗词生动展示了他经历的一段党史,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END
来源 | 党史学习教诲微信综合自学习时报、重庆日报等
编辑 | 可意
编审 | 思言
审核 | 山石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