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买七夕过节的菜,晴朗的天空,忽然下了一阵骤雨,韶光不长,几分钟。
天上还有太阳,流云变革无穷,就溘然洒下桃子大的雨点,但一会就收了。
忽然想起古代诗词中的七夕多云多雨。

为什么会涌现这种情形呢?实际也不难破解。

一,七夕是在传统节气大暑和立秋之间。
此时高温高湿,但是昼夜温差已经明显,晚上凉爽,北方的冷空气渐次南移动,而在南方的局部地方,这种湿润高温的景象,随意马虎不才午薄暮,形成对流气团,造成阵雨。

二,七夕在大暑节气的尾巴和立秋的开头,节气有着分外的景象描述,比如正是大暑大雨时行,早秋凉风微来的时段,这样的时段不多阵雨才怪。
以是七夕的诗词,每每有淡云微雨。
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个节日的美好,由于云开见月,风来看星,银河横天,仍旧是一年最美的看星辰的时段。

七夕诗词五首洗车微雨湿清秋为什么七夕的雨叫洗车雨

三,人们如此钟爱七夕,哪怕下雨都相信,在云天之外,星河之上,牵牛织女风雨无阻的相会,与其说人们相信这个故事,不如说七夕寄托了人们太强烈深重的相会团圆的欲望。

让我们看看几首七夕有雨的美诗,看看人们是怎么形容这佳节的雨,在强烈的欲望下,怎么将暑雨化作了俏丽的想象和动人的故事。

”婺闺期今夕,娥轮泛浅潢。

迎秋伴暮雨,待暝合神光。

荐寝低云鬓,呈态解霓裳。

喜中愁漏匆匆,别后怨天长。
“隋末唐初 · 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 其二 》

自西汉宫廷开始盛行七月七日登楼乞巧,到了魏晋时期,七夕的内容,由拜仙许愿,加上了牵牛织女相爱的故事,成为高下庆祝的早秋大节。

七夕节不是一个纯粹的民间节日,相反,在南北朝,便是官方和民间庆祝的佳节,到了唐朝,更是纳入官方的休假。
虽然中国的神话向来没有统一的体系,但是不妨碍七夕作为一个情绪大节的存在,大家看银河,说牛女。
就连唐玄宗也携皇贵妃杨玉环七夕宴赏游乐,有了白居易写这对皇家夫妻,“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无人密语时”的过节旖旎和盛况。

实际在唐玄宗之前的早唐,唐太宗期间,宫廷就盛行过七夕。
这是高官许敬宗被唐太宗约请写七夕的诗。

织女在独居的闺阁中,愿望着今夜,看着玉轮照耀在清浅银河上。

这天迎秋伴着淅淅的薄暮雨,她期待雨后和牛郎银河相会。

织女牛郎就今夜一夜的绸缪深情,在欢畅恩爱中,却以为夜晚过得飞快,别离之后只怕会怨恨分别的光阴,是那么漫长吧。

这里写到了七夕节旁边傍晚的薄暮雨,显然这种雨属于时令的对流阵雨,韶光不长,给七夕的牛郎织女相会,加上了动人的花絮。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唐 · 杜牧《七夕 》

这里的云阶月地,是指的天界,以云作为台阶,以月光和玉轮作为地面,本来是形容神仙的玲珑仙意生活环境,但是放在七夕节,特殊应景。
由于七夕正是天上巧云翻涌,月色时隐时现,有朦胧更有华光的时段。

只是杜牧这首诗,拟托的是织女的心态。

云阶月地的神仙美好,抵不上一别一年的别离惆怅的感情。

我最恨的便是来日诰日七夕那场薄暮时候的洗车雨,不让我抬脚超过银河,和我爱的牛郎迅速相会。

那么七夕节前后,早晚常日会伴有雷雨阵雨。

但是对付佳期难得,光阴紧匆匆的织女牛郎来讲,这样的雨延迟了相会的韶光,也是让人焦灼的。
有情的人恨不能分分秒秒一起,何况长达一年的别离,只给这短短一夜的相会和团圆,哪怕是神仙,都怨恨风雨多事。

那么这种七夕的薄暮雨,被称为洗车雨,那是为了让织女富丽会见牛郎,而特意将她的车子都洗涤一新的美雨。
只是织女的心情,恐怕没有那么的文雅,由于她怕的是好事多磨,或者磨难蹉跎多了,连好事也磨没了吧。

”琥车芝驾俨清秋,微雨侵宵助涕流。

人间莫嗟离恨苦,却应天上更悠悠。
“北宋 · 刘筠 《戊申年七夕五绝 》其五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是七月七日的夜晚,薄暮不算,而是入夜之后,送织女的富丽的车子开始动身,那么是送到哪里呢?

传统的说法,是在银河上鹊桥的一半,那里有牛郎在守候。
不过,这样的说法经不起考虑,由于桥有多大?上面可以霸占多少神仙和空间,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他们在哪里说悄悄话,又在哪里安歇?都没有交代,相反迎送织女的车子一贯在附近,这真是毫无隐私可言,难道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便是站在银河的鹊桥上?这不是相会,这是作秀吧。

还有一种说法,便是织女的车子渡过银河,去到了牛郎家里,在牛郎家里过了大半夜,然后在天亮之前,乘着车子回到银河东面的事情场所。
如果按照人间的韶光打算,刨开路程两头的花去的韶光,牛郎织女这夜相处的韶光并不长。

七夕节多阵雨,除了薄暮雨,没准半夜还有雨,清晨还有雨。

这首诗是说的半夜有雨,让织女和牛郎的相会更加伤感。
一年不见的夫妻,在雨中没办法浪漫啊,也只能话别离说家常,这说着说着天就快亮了。
如果织女必须艳服出行,实际这一晚上她也不可能和牛郎亲密。
由于古代的装扮服装,是须要韶光整理的。

好随意马虎见了一壁,还没有怎么深奥深厚,就要离去。
且一别又是一年,这样的会见,实际比不见更残酷。
难怪这首诗说,有雨的七夕,织女一定会哭。

这哪里像家,像爱人,这是囚徒啊。

人间的人们,你们不要总说自己离去的痛楚,比起牛郎织女,你们算幸福的,由于人间的夫妻总有长相厮守的一天,而牛郎织女,切实其实每年的见面都是情绪的折磨,见了就走,还有一大堆人随着。
这哪里是爱的自由和快乐,这是更残酷,更不自由。

话说,这天上还有一个借指,都说富朱紫家幸福,但是在古代,深宫贵族豪门大院真的幸福吗?要见的人很难见到,见到的,又多数在各种限定里,是夫妻又如何?那没有本色感情和相守的夫妻多着。

七夕的存在,织女的存在,是中国女性的一个形象,唤起的是各阶层女性的共鸣。

那薄暮雨,半夜雨,凌晨雨,都是泪啊。

”风回仙驭云开扇。
更阑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
晓来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
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
人间日似年。
“北宋 · 苏轼菩萨蛮 其二 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1080年7月7日)

这是44岁的苏轼贬谪到湖北黄州第二年,在这里过的七夕节。

他的七夕节是后半夜有雨。

此时织女想必已经度过银河,和牛郎相会,并且沉入最美的梦乡。

但是好景不长,一阵凌晨微雨惊醒了她,又到了离去的时候。

那零散的雨,就像她说不出的心情啊。

织女和牛郎是这样定义他们短暂的相会的,我们的相会虽然短匆匆,但是年年都会有。

以是我们不必倾慕人间的夫妻,由于人间的夫妻离去,很可能一别便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日子,永久度日如年。

幸福真的是要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较,才会有幸福感。

实际牛郎织女也够不幸福了,一年只一次相会,且永无回家长守的可能。
但是有的唯一的幸福,便是永生。
实际上真正的永生也让人厌倦。

我相信织女说下这些话,苏轼写下这首诗,也是强压泪水,饱含酸楚。

谁乐意相逢草草,短暂的相逢被雨声惊醒,来奉告自己的不能安稳。

实际这首诗的底色是活着,牛郎织女最大的幸福是欲望对方永恒而活着,感情苍凉深奥深厚到只是欲望活着,何等沧桑。

这也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经历死活体会的凄凉。
由于不知道未来还有哪些凶险。

”乌鹊桥边天河流。
洗车微雨湿清秋。

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

云却静,月垂钩。
金针穿得喜转头。

只应人倚阑干处,便似天孙梳洗楼。
"北宋末 · 周紫芝 鹧鸪天 其二 《七夕 》

那天上喜鹊做的桥下,银河流淌。

一阵薄暮雨,是为了织女出行,洒下的洗车雨,让早秋更加清新。

只是相逢的人,不如就放在心中长相回顾,由于织女牛郎的相会,反而会让他们激起更深重的感情和悲哀,有相逢就有离去,有离去就有犹如伤口的相思,就会有永久相守一起的正常情绪和欲望。
而这种欲望却是不能圆满的。
由于牛郎织女注定只能每年一次相会,不能相守。

这岂不是不如相逢的好?让沉着的生活,年年翻起旧痛,添就新伤又无可改变。

说完天上的事,说的是人间的幸福。

七夕云静月如钩。
不懂爱情的女孩子天真乞巧,为了率先穿过金针而雀跃转头。

而我站在她们身边,微笑看着,她们仿佛是天上的织女,那么俏丽动人。

人生有情绪就有的伤愁,织女也是吧,如果她不是爱上牛郎,那七夕的风雨关她什么事呢?

可是神仙的生涯漫长荒凉到寂寞啊。

或者织女是心甘情愿的,心甘情愿有着感情的顾虑和相思的痛楚,心甘情愿领悟在七夕的风雨中,领略属于人间真实的爱恨情绪,那至少证明她还活着,还在爱,还能将雨水感想熏染成泪水,将自己站成秋日最美的爱情。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词中的爱和美。
#诗词#

七夕金风玉露诗词四首,何以七夕风露,叫作金风玉露?

李商隐一句“汉殿穿针夜”,点出了七夕节,源于汉武帝慕仙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