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佚名 《秋庭乳犬图》
说到犬吠,我们会想到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他空想的田园生活时的两句诗:“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老子心目中的空想国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去世不相往来”。两比较较,我们会以为陶渊明所描述的意境更富有诗意与生活情趣。事实上,陶渊明也是非常乐意与朋友和邻居交往的。他的“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这两句诗就解释了这一点。此后,墨客在描写自己阔别市朝骚动的归园田居生活时,常常会利用鸡鸣犬吠的意象,如陆游《幽居》:“喔喔鸡鸣树,狺狺犬吠篱。谋生已过足,富贵亦作甚?”墨客有时还将鸡鸣犬吠当作生活太平的标志之一,如元人方回《虽然吟》:“林下机声和碓声,时时犬吠又鸡鸣。虽然此是平凡物,村落闻之即太平。”
唐人刘长卿颇长于写犬吠声,写得最好确当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的前两句写天色已晚,路途还很远,又是山路,如题目所说,此时竟纷纭扬扬地下起了雪。由于心里不踏实,墨客以为特殊寒冷,以是只好向芙蓉山主人借宿。芙蓉山主人家虽然很穷,但还是激情亲切地接待了他。值得把稳的是,墨客在投宿时,主人家的狗是一定会叫的,然而墨客没有写,却偏偏写他在睡下之后,听到了狗叫声,一个“闻”字解释了这一点。可以设想,墨客在投宿时,犬吠声响起,芙蓉山主人以为自家出门在外的人回来了,自然很高兴,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位求宿的客人,难免有点失落望。当他殷勤地招待客人用饭睡觉往后,自己还在发急地期待着家人早点回家。随着韶光的推移,这种焦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强烈。溘然,一阵犬吠声传来了喜讯,出门在外的家人终于回来了,于是贫寒的白屋里充满了欢快,充满了温暖。可见,两次犬吠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次是为了报警,第二次是为了报喜。墨客不写第一次犬吠,是由于它普遍;而选择第二次犬吠来写,是由于它分外,并且给墨客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南宋·毛益《萱草游狗图》
听说慰人寂寞的叭儿狗也是中国的特产,唐诗中确实涌现过叭儿狗,如王涯《宫词三十首》之十三:“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未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拂地行”三个字把这只叭儿狗体小腿短的特点活灵巧现地表现了出来,“白雪”二字则解释这只叭儿狗的品种很宝贵。这首诗表面上写叭儿狗,实际上是写被封闭在深宫禁苑里的宫廷上层妇女,写她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优厚,但是精神生活却极度空虚。叭儿狗不无聊赖尚能对萤火虫叫上几声,而后妃们又能同谁交往呢?一种寂寞的感情自然而然地从诗中弥漫开来。这首诗好就好在通过叭儿狗的叫声反衬出了深宫的生僻与寂寞。
与此诗形成光鲜比拟的是范成大的《四季田园杂兴》之三:“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诗中的田家彷佛被竹篱围了起来,漫长的夏日彷佛也显得静寂与无聊。实际上,诗中的田家是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成双配对的蝴蝶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家犬可以从狗窦中钻进钻出。更主要的是客人与行商也会时时到来。从卖茶的行商到来时闹得鸡飞狗叫的情景,可以看出田家的生活是宁静、充足、欢快的。“鸡飞过篱犬吠窦”,不仅报到了行商到来的信息,而且表现了极富生气与活力的生活场面。以上写犬吠的诗都重在抒怀,也偶有借犬吠声说理的。如乾隆天子的《眠犬》诗:“一团乌玉卧婆娑,似解黑恬乐趣多。如此宴眠不吠盗,主人畜尔意如何?”在乾隆天子看来,那些官吏不过是他蓄养的,用来看家护院的走狗。从眠犬那身柔润而又黑得发亮的皮毛来看,它的生活报酬很好,可以说是养尊处优,但它便是不肯干活,整天舒舒畅服地卧在那儿睡觉。乾隆天子写这首诗显然是有感而发,其用意也是显而易见的。犬吠声虽然为墨客所熟习,但是要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每每须要把握其独特之处,上面提到的一些精良诗歌作品可以说都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再补充一例子。元人杨公远《早行》诗说:“山衔斗柄两三点,犬吠篱根四五声。”第一句写“早”,第二句写“行”。狗见到陌生的客人上路了,叫上四五声,这很正常。有趣的是元人元徽之《咏犬》诗中的犬只叫了一声:“风恬月朗眠花影,吏不打门门户静。何事晓来吠一声?有人来汲门前井。”为什么诗中的犬只叫一声?由于它一贯卧在花影中,周围没有一点须要它作出反应的非常动静。而到了清晨,一有动静,它便急速作出了反应,本能地叫了一声。但是,它迅即认出来取水的是它熟习的老邻居,以是叫了一声后又连续睡它的觉了。从这一声犬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墨客不雅观察生活是多么细致而准确,而屯子的月夜和清晨又是多么安谧与宁静。
◎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徐有富),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