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èr。1.贰。“二”之大写,比“二”义项多。1)含义。(1)副职;次官:贰部(侍郎。因系六部尚书的副职,故称)、贰秩(二品官)、贰府(知府的副职)、贰官(副职)、贰室(A.别室;离宫,借指半子在女家的居室。B.侧室;妾)、贰尸(谓敬拜时居于来宾之位,充当主祭的帮手)、贰枢(宋代指枢密副使。明代亦指侍郎)、贰宪(古代中心设御史台,为国家监察机构,也称宪台。主座为御史大夫,也称风宪官)、贰相(副相)、贰轺(yáo。A.轺车:古代一匹马驾驶的轻便小车。B.副使之车)、贰尹(唐代州府副职少尹)、贰正(辅佐匡正)、贰职〔(任)副职〕、国不堪贰(国家受不了两属情形的存在。贰属:副职官员)、赞贰(辅佐)、卒贰(辅佐,便是副职)。引申词有:参天贰地(为《易》卦立数之义。后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比较。同“参天两地”)。(2)再,重复:贰辞(改变过去的话)、贰过(重犯同一过失落)。(3)不忠;背叛;变节:不贰臣:即“宁去世不平膝降服佩服再做他朝贰臣”。贰臣,指在前一朝做官,屈膝降服佩服后朝还做官。不贰臣的范例如: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经学家、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北海牧羊之苏武,还有赫赫有名的文天祥。在清高宗乾隆天子下诏编印的《贰臣传》中,有刘良佐、钱谦益、洪承畴等,他们有的还“入昭忠祠”“入乡贤祠”。贰负(A.传说中的神名。B. 喻叛贼或罪囚)、贰师(典故名:A.地名,见地名“贰师城”。B.贰师将军(官名,汉代设有此职务。如李广利。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説,遂下于理。”)、贰约(违背盟约)、誓去世不贰、析律贰端(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4)疑惑;不信赖:贰端(牵强附会;妄生事端。拜会“析律贰端”)、贰情(疑惑;思考)、贰心(异心;不专一;不虔诚;今作“二心”。旧用法,现作“二心”)、贰言(异议)、贰豫(犹豫未定)、贰志(犹“二心”)。
2)姓。〔清〕陈梦雷《明伦汇编•.氏族典》收有“贰氏”。(1)《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曰:“古有(黄帝后裔所建)贰国。或以国为氏。郑樵注云,或言姬姓。”《左传》:“楚屈瑕将盟贰、轸。‘并小国也。’贰国在随州南(今湖北应山县境)。”(2)《姓氏考略》注云:“《山海经》贰负之臣曰危。贰姓始此。望出河东。”贰负,即官名,此以官为氏。(3)《姓氏考略》据《后秦录》注云:“夷姓,后魏有将贰尘。”
3)地名。(1)古地名:贰师城:即大宛,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西南部马尔哈玛特境内。(2)现地名: 内蒙古有二连浩特市;夏都二里头(在今河南偃师市)。
2.二 “贰”之小写。1)多用于数量词,两样;顺序:不二价(无论卖给谁都是定价统一,老小无欺)、不二法门(独一无二的门径。作为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二八(十六岁,如:年方二八)、二辰(日、月。二象乾坤,天地)、二垂(A.天与地的交卸处。指极远地区。B..指西方与北方边界)、二道(佛教指无碍道与解脱道。即断惑、证真两种聪慧)、二房(A.家族中的第二支。B.妾;小老婆)、二副(轮船上职员职务;位次仅低于大副)、二花脸(架子花脸)、二极(A.南极、北极:指天子与父母。B.两种极致)、二驾(土寇的副首领;旧作“贰驾”)、二见〔佛教指古印度对人去世后的两种缺点见地,即“断见”(谓人去世后统统皆无)和“常见”(谓人去世后灵魂常住)〕、二昆(两兄。兄弟两个)、二离(德行高尚的二人。离,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一说为灵鸟,即长离,传说中的凤鸟)、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二南(《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shào)南》的合称)、二使星(见“二星”)、二星(犹双星。指牵牛、织女,比喻夫妇。即二使星)、二姓(缔结婚姻的男女二家。指两个封建王朝。指两个夫家)、二雅(《诗经》中的《大雅》《小雅》的合称)、二仪(指天地)。2)本色低;不自傲;二乎(二忽,同“二乎”;A.胆怯;畏缩。B.指望不大。如“这人二乎”“二乎蛋子”)。3)不专一:多变:二心(见“贰心”不专心;不专一)、心无二用、二致,不一致。如:并无二致、别无二致。
误 二臣、贰心等。《当代汉语词典》仅仅有“贰臣”“二心”等条词条。除数量词外,规范词一样平常用作之“贰”。
举例:①疑惑;不信赖的组词,工具书常日用作“贰”,如:贰端、贰情、贰言、贰豫等。这里提出的是,《辞海》里采信文籍“不专一”的“贰心”一词,《现汉》当作“二心”的同义词,“二心”为规范词;《辞海》里又说“贰志”(犹“二心”),这种同义词近义词应规范“贰”“二”用法。
②“贰臣”误作“二臣”:1.电视剧《三国演义》有一剧情,在武乡侯骂去世王朗(起初为东汉大臣,东汉亡后又仕于曹魏)时,诸葛亮也义正辞严地骂王朗是“贰臣”,可是打出的字幕却是“二臣”。2.《广州日报》(2015年7月14日)数字版,载文《足坛从一而终:马尔蒂尼铸传奇中超也有不二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