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手写字抄#​#抄书打卡#​#头条抄书打卡#​ 小宝现在长牙,一晚上睡的都不踏实,我也没怎么睡,一会哄他一会抱他,本日起的有点晚了,抄了一首《梅花》。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抄书打卡 30天第19天古诗梅花

图片来源于拍摄

《梅花》是北宋墨客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清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质崇高,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因此梅花的倔强和高洁品质喻示那些像墨客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措辞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倔强、谦逊的品质,给人以立志奋发的勉励,备受文人墨客青睐,留下了一首首的经典绝唱。

词句注释

1.凌寒:冒着寒冷。

2.遥:远远地。
知:知道。

3.为(wèi):由于。
暗香:指梅花的清香。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寒冷独自盛开。

为什么了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由于梅花模糊传来阵阵的喷鼻香气。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见“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
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落失落所,王安石罢相。
次年仲春,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意气消沉,放弃了改革,退却撤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赏析

此诗措辞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述,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他的《北陂杏花》对杏花花、影俱妖娆的形象大加渲染,用“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来强调杏花的高洁、坚持的精神,写得很张扬外露。
而这首写梅花的诗,其思想内涵实是相通的,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

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瞩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绝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表示出墨客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力,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耸立不倒。
表示出墨客坚持自我的信念。

后两句,重点放在梅花的清香上,“遥知不是雪”,“遥知”解释喷鼻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墨客嗅觉灵敏,独具慧眼,长于创造。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了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弯曲蕴藉,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喷鼻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喷鼻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质崇高;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雪本身也是很美很白的,但是这还不足,很美好很明净,却不能给别人送去清香,“雪却输梅一段喷鼻香”。
这好比一个人:你光长得美长得帅,却没有好风致好才学,那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你不仅长得美长得帅,还风致高尚才学出众,但却仅仅洁身自好,没有多少奉献,没有带给他人愉悦的清香,那也是很可惜。

立在僻静乃至生僻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众人送去浓郁的清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去世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