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文选读

叠字的利用与抒怀

本诗(《迢迢牵牛星》——编者按)在《玉台新咏》题为枚乘所作。
顾炎武《日知录》云:枚乘诗“盈盈一水间”,而“孝惠讳盈”,枚乘生活在武、昭之世“而不避讳”,可知不是枚乘所作而是“后人之拟作,而不出于西京矣”。
但也有人提出,汉人的文章中触讳的地方很多,以触“盈”字而论,也已不少。
如此并不能证明诗“不出于西京”。

《青青河边草》篇描摹“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六组叠字的利用,此诗也是六组叠字的利用。
先是四组叠字的利用,个中三组用于织女,莫不是描摹女性,以叠字的利用为宜?诗末又有两组叠字,一为描摹景物,另一为描摹人物神态。
为什么要用叠字?叠字便是重复着说、反复地说,便是为了强化叙写,强化抒怀。

在品读古诗中不雅观照现实寻找自己的影子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里的东汉世情展现一段丰富多彩的东汉社会史

诗作先以“迢迢”叙写牵牛星,“迢迢”的意思即迢遥,是从我们读者遥望星空的角度说的,但也自然就设下伏笔,怎么个“迢迢”呢?再以“皎皎”叙写“天河女”,“天河女”即织女星,“皎皎”的意思即通亮,这里也设下伏笔,为什么要说“皎皎”呢?前辈解析诗作说,“迢迢”“皎皎”是互文,牵牛星与织女星,相隔“迢迢”、相望“皎皎”。

“纤纤”以下四句,专写织女。
“纤纤擢素手”之“擢”为动态,是要突出下文的“札札弄心裁”,“擢素手”是要去“弄心裁”的,因此,与《青青河边草》篇荡子妇的“纤纤出素手”不同,其“出素手”只是“皎皎当窗牖”所显示出来的。
“札札弄心裁”,以声音表现织女的行动,可谓奇思妙想,虽然“皎皎”,但是如此“迢迢”,如何听得出“札札”呢?通过视觉“皎皎”的逼真、清晰,让人也仿佛有听觉“札札”的逼真、清晰。
只管看得到“素手”之“纤纤”,乃至听得到清晰的“札札弄心裁”之声,却是“终日不成章”,哪里织出布帛来,只是“泣涕泣如雨”而已。

“天河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二句,似是回答“终日不成章,泣涕泣如雨”的缘故原由,织女与牛郎只是隔着清清浅浅的银河,相离相去又有多少很多多少间隔?但便是不能相聚在一起,由此可知前述的“迢迢”,说的不是路程,而是有所阻隔。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文选》五臣注曰:“盈盈,端丽貌。
”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盈盈”“脉脉”说的都是“天河女”。
一样平常来说,“盈盈”是形容“一水间”,但如此写来,就显得与“天河清且浅”重复,再从《青青河边草》篇“盈盈楼上女”来看,“盈盈”为描摹“天河女”无疑。
“不得语”,呼应前面的“迢迢”,有所阻隔而不得通话,那就更不要说相聚了。
于是我们知道,身体活动“札札弄心裁”而“终日不成章”,是要抒发相隔相离的痛楚。
诗作至此,戛然而止,不作任何解释,统统都在“不得语”中。

东汉婚礼习俗

汉人婚礼多崇尚奢靡,《盐铁论·国病篇》就批评嫁娶时的“遣女满车”,财物“满车”,而且,“富者欲过,贫者欲及,富者空减,贫者称贷”,导致社会财物减少。
《汉书·地理志》记秦俗:“嫁娶尤崇侈靡。
”《汉书·王吉传》:“世俗聘妻送女无节,则贫人不及。
”《潜夫论·浮侈篇》云:“富贵嫁娶,车各十,骑奴侍僮,夹毂节引,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

先秦时举行婚礼,自有礼俗,如《礼记·曾子问》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有时候、有的地方,婚礼是禁止“酒食”的,《汉书》就载汉宣帝曾下诏,废除某些地方在婚礼上“苛禁酒食之会”的法令,其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以是见礼乐也。
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召。
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以是导民也。
《诗》不云乎:‘民之失落德,干糇以愆。
’勿行苛政。
”“民之失落德,干糇以愆”是《诗经·小雅·伐木》中的诗句,意谓朋友间失落去友情,有时就由于招待不周。
干糇,干粮,以它来招待客人,便是招待不周得罪了人。
嫁娶之时“具酒食相贺召”就合理合法了,是“导民”“见礼乐”的行动,当然,婚礼“酒食”就盛行起来。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婚礼)而为之来宾者,每每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晚世闹新居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
”东汉婚礼恶习,如某些恶俗的闹房习俗,与“饮酒欢笑,言行无忌”有相称的关系。
《汉书·地理志下》就说:“燕地……嫁取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
”文籍就批评婚礼时的这种胡闹。
仲长统《昌言》说:“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
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
”有识之士的批评,在本日还应引以为戒。
《风尚通》载:“杜士家娶妇,酒后相戏。
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去世。
鲍昱《决事》云:酒后相戏,原其本心,无贼害之意,宜减去世。
”婚礼时酒后相戏,付诸暴力,闹出了人命,真是恶习害人。
幸得典狱官知晓这是恶习害人,减轻了犯事人的刑罚。
这位典狱官鲍昱,字文泉,东汉时曾掌管狱讼。

汉灵帝时,还有在婚礼上唱挽歌之俗,《后汉书·五行志》注载:

《风尚通》曰:“灵帝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儡》,酒酣之后,续以挽歌。
”《魁儡》,丧家之乐;挽歌,执绋相偶和之者。

史家曰,这种习俗成为汉末大乱、家破人亡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