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九歌·礼魂

先秦 屈原

【译文】:

九歌礼魂原文译文整理拼音版

版本一:

敬拜礼已完毕牢牢敲起大鼓,

通报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若。

春天供以兰秋日又供以菊,

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版本二:

唱着歌,打着鼓,

手拿花枝齐舞蹈。

我把花给你,你把花给我,

心爱的人儿,歌舞两婆婆。

春天有兰花,秋日有菊花,

馨喷鼻香百代,敬礼无涯。

【解析】:

《九歌·礼魂》是战国期间屈原所作的楚辞,一说礼魂为是通用于前面十篇敬拜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送的不但是神还包括人鬼,以是称礼魂而不称礼神。
送神,在古代的敬拜中,是仪式的末了环节,也是最持重的敬拜礼仪。
礼魂,由俏丽的女巫领唱,男女青年随歌起舞,还要传花伴歌伴舞。
屈原记录了这个持重的敬拜仪式。
另一说礼魂为对英雄先人的敬拜,不属于九歌之列。

一说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敬拜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王夫之最先提出了这种说法,他说: “凡前十章,皆以其所祀之神而歌之,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

另一说认为屈原写作这篇祭诗的背景是在楚国两次大败于秦之后,内容与《国殇》的联系(魂与殇),所处于《国殇》之后,可以认定它是相称于《国殇》的乱辞的卒章,而非《九歌》“送神曲”。
是为对英雄和先人(为国捐躯的先烈)的敬拜;墨客写完国殇之后,又用楚国南方沉湘之间民间丧礼所特有的吊唁形式,写了《礼魂》,以表达对伟大英灵的崇高礼赞。

————————

注:

1.拼音图片由笔者整理并供应;

2.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3.解析内容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