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

这首《江雪》四句都是写景,但是景中含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面说无,后面说有,在古诗中实在很常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柳宗元江雪既然已经人踪灭 为何又出来蓑笠翁呢

一、比拟与衬托

在图画、拍照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象我们称之为背景。

在江雪一诗中,前两句是背景。
遥看千山万径,鸟无踪、人迹灭。
在广远伟大的背景中,衬托出钓鱼翁的孤单身影。

在这幅画面中,孤舟蓑笠翁是紧张景物,处于整幅画面的c位。

这是诗词中常见的比拟和衬托手腕。

诗词的创作,基本便是把情和景安排好用以表达主题。
诗中的景物类似于画面中的景物,苏轼评价王维时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亦可以移植到这首诗的评价上。
写景有远景、有近景,有伟大的景物,也有细微的景物。

例如《江雪》诗中,远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近景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墨客通过这种远近、大小的衬托,突出诗中的紧张形象。
这首诗实在也是墨客心境的写照。

二、省略与迁移转变

回到题主的问题,既然已经人踪灭, 为何又出来个孤舟蓑笠翁呢?到底有还是没有呢?

有人说,诗中说地皮上人踪灭,又没有说江上人踪灭。
但这首诗是不能这样理解的。

诗家语中,常有省略的征象。
这首江雪也可以理解为:千山万径,鸟无踪人无迹,唯有一个老渔翁在垂钓。
诗中省略了“唯有”二字。

这种前面否定,后面迁移转变的征象在古人诗词中比比皆是,例如:

白居易《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

夜泪闇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
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

第三句不是说没有治病的药方了吗,第四句却又给出了一个药方: 楞伽四卷经。
意思是除了...就没有了,倒装用法。

施肩吾《金吾词》写到:

行拥朱轮锦幨儿,望仙门外叱金羁。
染须偷嫩无人觉,唯有平康小妇知。

第三句说没有人发觉,第四句却说有一个人知道。
这句话实在便是说:除了平康里的歌妓以外,没有人发觉这个\"大众执金吾\"大众悄悄把髯毛染黑装嫩。

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

乱云如兽出山前,小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第三句说看不到什么东西,第四句却说, 天空中飞行着一行大雁。
仍旧是除了......之外,就什么也没有的意思。

​三、夸年夜与真实

修辞学中有悲观修辞与积极修辞的区分,诗家语也不可与论文、散文的语法相提并论。

千山鸟飞绝,当然不是一千座山;万径人踪灭,自然也不是指一万条道路。
前两句当然也不是说必须一个人也没有,只是一种艺术的夸年夜,不完备是生活的真实,这是修辞学中积极修辞。

悲观修辞常用于论文、公函等,例如财务上的数字、法律上的条款,必须完备的准确和真实,不可产生歧义和多义。

很多人喜好较真或者抬杠,便是把积极修辞和悲观修辞混为一谈。

​结束语

柳宗元的这首小诗,题目是江雪,实在写的是人物,暗喻其当时的处境。
精良的墨客,每每不去直抒胸臆, 而是利用这种“比兴”的手腕。

@老街味道

用新韵创作七律 和用古韵创作七律 有什么差异

近体诗古体诗填词三种押韵有什么差异 一文解释诗词押韵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