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者。

当众人还沉醉在天朝大国美梦中的时候,青年龚自珍就复苏地听到末世的挽歌正在悄悄奏响。
他喊话天子,追求变法,渴求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然而,龚自珍科考不顺,壮志难酬,生平沉沦下僚,只得飘零于笔墨之海。

龚自珍的3首落花诗将落花写得不合凡响卓绝千古

他是清代第一诗文大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末了一位可与李白、杜甫、苏东坡相提并论的大师。

梁启超读到龚自珍的文章说,如受电击;

柳亚子称龚自珍的诗为三百年来最高级。

龚自珍惜好写落花,他的落花诗,独具个人风格,一反怜惜伤感的常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不同平凡的、奇特的、富有美感的瑰丽景象。

1、春去春来,花着花落,本是一种自然征象

落花一去不返,常引起人们对光阴流逝的感慨,由花落而感悟到人生的无常,因此,落花也成了伤春题材诗词的核心意象。

欧阳修借着闺中少妇之口,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暮春之际,晏殊感想熏染到的不全是凋敝衰落,还有令人欣喜的相逢,那翩翩飞舞的燕子正是老友归来,虽有欣慰,但全诗的情调仍旧是低沉的,含着淡淡的哀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李清照想念游子行踪,不顾夜露清冷,瞩目着花落水流,愁情满怀: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

对出生命运感慨最痛彻心扉的莫过于李煜了,好端真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顷刻崩塌,多少家国情仇,多少恩怨纠葛,都蕴含在这短句之中: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

朱淑真的“满院落花帘不卷”;

王国维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所有这些吟咏落花的诗句,无不洒脱着缕缕幽怨,唐寅写了三十首落花诗,依然逃不开凄婉哀伤的窠臼。

但是,落花诗到了龚自珍的笔下,打破了平凡的意象,为我们呈现了别开生面的瑰丽场景。

2、把落花写得犹如瑶池奇景,绚丽多姿

西郊落花诗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师长西席沽酒来赏之。

师长西席探春人不觉,师长西席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落色人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流落,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师长西席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师长西席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不雅观想犹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

三百六旬日常是落花时!

道光七年(1827)三月,龚自珍36岁,第四次会试落第。

岁月蹉跎,报国无门,为了缓解苦闷的心情,龚自珍常与朋友们聚拢在北京三官庙的花之寺,饮酒,吟诗,阔步高谈。

这里绿草铺茵,花木盈庭,尤其是海棠华盛开之时,引得无数游人前来不雅观赏。

这一天,一场大风过后,海棠花落满一地。
比起枝头的残酷,面前满地的缤纷又是另一番奇异的景象。
墨客惊呆了,先是“失落色”,再是“神皆痴”,末了,墨客引发了彭湃发达的想象力,思如泉涌,文笔如飞。

墨客一方面以落花自比不幸的出生,另一方面他又不落“古来但赋伤春诗”的老调,持续串的新奇的比喻让你感想熏染到落花竟然也无比的壮丽残酷:

犹如雷霆万钧的钱塘潮水在夜晚奔涌而来;

犹如昆阳大战,刘秀以三千精锐,势如破竹地击败王莽四十万大军;

就像天上八万四千个仙女洗完脸,一齐向人间倾倒下胭脂水;

那纷纭扬扬的花瓣,淡粉轻红,一下子像东飘西泊的奇龙怪凤,一下子又像载着神仙的红鲤漫天飞舞。

花落尽,枝头空空,就像玉皇宫殿被刚被大水冲洗;往下看,落瓣堆积,彤霞各处……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旬日常是落花时!
”末了,墨客聚拢了全身的力量,在万艳飞舞的残酷壮不雅观中,喷薄出自己对落花的一片真情,虽然自己出生坎坷,但仍怀有改革图志、生生不已的武断信念,在没落中看到了新生,看到了希望!

3、把落花写得犹如霹雳惊雷,地动山摇

己亥杂诗·其三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沉沉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命运不济,功名无期,48岁的龚自珍终于意气消沉,决定辞官南归。

即将离开京城的时候,正值花开,虽然美好,但是强劲的风却吹得人难熬痛苦。
(罡gang风,一词出自玄门,意思是高天强劲的风。
春魂,即落花。

落花伤春的诗词无数,未见一首如此力大凶猛、气势磅礴的。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沉沉卧九阍。
”这风不仅力大,一个“簸”字,更是劲道十足,完备不像“吹”“拂”之类的平凡表达。
开篇就预示着凶险叵测,果不其然,门前“虎豹沉沉”,那不就象征着是腐烂的恶势力吗?让你不得进身,实现抱负,迅速让你感想熏染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忐忑与不安。

墨客出生名门,官宦世家,纵有雄才大略,却直到38岁才勉强中了进士。
正准备施展抱负的时候,竟然被当权者以写字不好看为由,排挤在权力核心之外。

墨客借落花比喻凋萎的生世,感叹自己受到的不公道报酬。

然而,只管境遇坎坷,心情灰暗,墨客一转念:“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自己就像飘零的落花,立时就要灰溜溜地离开京城了,心情竟然还不错呢,不但无所怨恨,还对天子戴德戴德呢。

哪个贬臣不要向天子上表谢恩呢?不过是皮里阳秋的反话罢了。

纵然是受打击、被排挤,龚自珍笔下的落花,不是飞絮蒙蒙,散乱残红。
“罡风、簸、虎豹、九阍”,句奇语重,张力十足,让落花犹如雷霆万钧,彭湃而来,骤驰而去,冲破了读者的生理预期,呈现了龚自珍那独特的审美意象。

4、在飘零的落花里看到希望和美好

己亥杂诗 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道光十九年(1839),市价暮春,众芳摇落,墨客踏着一片落花向南而行,心中虽然还有惆怅和伤感,但是已经不像“罡风力大簸春魂”那般激烈了,他想明白了,京城虽然没有我的用武之地,但我仍有一腔热血,可以随时为国家效尽余力。

墨客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龚自珍回到杭州后,没有流连家乡的好山好水。
1841年,龚自珍带着时期的义务感,来到了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开班讲学,化身春泥,造就国家的花朵发展。

这一年,林则徐广州虎门禁烟,中英之间先是摩擦不断,紧接着爆发了鸦片战役。

历史的发展都在龚自珍的预言之中。

龚自珍多次给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要与他一起方案御敌事宜。
梁章钜也期待着龚自珍的前往助力,谁料,尚未成行,龚自珍猝然离世。

梁章钜在诗中写到:

渤海佳公子,奇情若老成。

文章忘忌讳,才华极纵横。

正约风云会,何缘露电惊。

……

直到生命的末了一刻,龚自珍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忧国忧民的热血,并未因仕途坎坷、壮志难酬而冷却。

恰如他诗中所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纵然自己像落花一样遭到了摈弃,也要去掩护新的生命。
龚自珍旷达的胸襟,执著的信念,也让他笔下的诗句散发出不同以往、发达向上的力量,成为传世名句。

龚自珍的落花诗,散发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夹杂着自己生平飘零的落寞和凄苦;蕴含着为国效力的豪情和梦想;更以独具一格的审美意象,寄托着作者对美好未来无限的憧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