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源于先秦而盛于唐,词则源于隋、唐,而盛于宋。唐诗、宋词这两颗残酷明珠,在中华文学史上至今光芒不减,墨客作家生生不息。在近代史上不得不提到毛泽东,由于毛泽东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可以说是不同凡响。
毛泽东生平留下随处颂扬的诗词上百首,他的诗词总是把祖国大好河山、公民的生活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结合,意味深长,肚量胸襟广阔,气势磅礴,动听至深。在毛泽东浩瀚诗词里,个中有两首诗词,一首引起当时国共两党的“诗词大战”,气坏了蒋介石,还有一首表示了一代伟人的家国情怀,催人泪下。
第一首《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主席作于1936年,也是他的代表作。当时,他和柳亚子师长西席时常有诗词附和往来,1945年重庆会谈前夕,柳亚子向毛主席索要诗词,毛主席这才把他九年前的作品《沁园春·雪》抄录了一份,赠予给了柳亚子。
当柳亚子读完这篇作品时,连连惊叹道:“大作,此乃大作!
”,于是他写了同词牌的《沁园春》揭橥在新华日报。很多人看后发问:怎么没见毛主席写的原词呢?后来报社编辑吴祖光找到了原文,这首词才得以在新华日报揭橥出来。
此文揭橥之后,重庆大小报刊纷纭作出评论,以至轰动全国。当时正处在重庆会谈前夕,场合排场气氛比较紧张,国民党从报上看到这篇作品时,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于是让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念给他听,听完后非常吃惊,自问道:“这真是毛泽东所作?”转而问陈布雷:“你以为这首词写的如何?”陈答道:“气吞山河,气势磅礴,盖世之作啊!
现在党内一些文人都佩服毛泽东的学识和气魄,为其着迷,现正值会谈期间,毛泽东在重庆就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恐怕对会谈不利啊!
”。
于是蒋介石召开会议,暗中指示各级组织内的文人,一定要拿出一首象样的,能够超越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的诗词来,作为和词的形式,以蒋的名义在报刊公开拓表。然而直到蒋离开大陆,也没征集到一首象样的《沁园春》。
这场笑话闹剧可气坏了蒋介石,感叹道:“我们的人真不争气啊,为何有能耐的人都跑到共产党那边去了!
”,于是连当时揭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报社编辑吴祖光,也受到了蒋的深究,后来只好逃到喷鼻香港。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词的上阕写景,洞开肚量胸襟,纵目了望,黄河高下、长城内外、山舞银蛇,景象万千,气势雄伟,雪后红日,交辉相映,分外妖娆,一幅壮丽的万里河山雪景图尽显眼底,诗情画意,气势磅礴。
下半阕以景颂人,如此美景江山只属于今日的“风骚人物”——中国的公民大众。纵不雅观历史,秦皇、汉武也只是封建社会的一时显赫,真正主宰中国大好河山的还是本日公民大众。
精良的墨客柳亚子师长西席对这首词评价道:\公众润之这阕沁园春,余推为千古绝唱!
\"大众;郭沫若师长西席评价:“气度雍容格调高,尽显领袖风采!
”。
第二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落骄杨君失落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李淑一和杨开慧是密友,当初李淑一嫁给柳直荀曾是杨开慧做的媒,柳直荀是毛泽东从前的革命战友,因此这种革命情绪甚是密切。一九三三年,柳直荀在洪湖战役中被仇敌伤害,李淑一得知丈夫捐躯后悲哀不已,饱含着伤心泪作了《菩萨蛮·惊梦》这首词。后来曾寄给了毛泽东,故此才有了毛泽东这首《答李淑一》。
这首词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感慨,以美好而又浪漫的革命情怀告慰英烈,也使得这首“悼亡”词升华成了一曲忠魂颂,词意深奥深厚中带着浪漫,细细领悟则催人泪下,冲动不已。
“我失落去了爱妻杨开慧,你失落去了丈夫柳直荀,如今杨、柳两人的英魂已飘升到九霄云空,在月宫的吴刚也用最好的桂花酒来招待她们,嫦娥也伸展着长长的衣袖,为两位忠魂欣然起舞,溘然听到人间传来了,现已推翻了统统反动派,两位先烈的激动热泪,倾刻间化成了人间的滂湃年夜雨。”
杨开慧捐躯时年仅29岁,在末了的日子里曾说,“今生去世不敷惜,愿润之革命能早日成功。”,可见两情面感之深。毛泽东的这首词,即显示了伟人气概,也有凡人的情绪悲哀,更表示了他乐不雅观通达的大无畏精神, 每读到他的诗词总是给人开阔的想象和动听的意境。
这首词最早在《湖南师院》报刊上揭橥,很快就转载到全国各大报刊。1960年,这首词也搬上评弹的书台并加以配曲,当时首次在上海由余红仙进行演唱。台下一千多不雅观众,当演唱一开始,台下悄无声息,全沉浸在这词境音乐中,演唱结束掌声雷动,耐久不息,无不含着泪花默默离开。这首词轰动了全国,也冲动了全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