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八虾图》轴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是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天下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字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年夜师。他生于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白石、濒生、阿芝、寄萍老人等大量笔名和自号。
他出身贫寒,做过农活,学过木匠,15岁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28岁成为职业画家,34岁开始研讨篆刻,其后20年“五出五归”,游历山川名胜,印、画大进,声名鹊起。终于成为诗、书、印、画全才。曾任美术家协会主席等,1953年中心文化部付与“公民艺术家”称号。
齐白石作品中所画之虾很少达到八只的,但此画例外。此件作品共画有八只虾,个个灵动活泼。画家利用墨色的浓淡变革,把姿态互异、嬉戏于水中的八只游虾表现得活灵巧现。画家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在虾头之上,趁淡墨未干之际,点浓墨少许,使其周围形整天然晕染,墨色浓淡相间;再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在构图布局上,用“S”形构图,表现出群虾相互追逐聚散、腾跃嬉戏的形态。画虾的腿部,是非伸曲变革自若,又用细笔画虾须前后回弯摆动,似有弹性。作者将不同的笔法与墨法交融贯通,将群虾畅游伸展、活泼清闲的动态画得维妙维肖。画面左上方有作者题款“星塘老屋后人白石”八字,款下有阳文“木人”和阴文“吾年八十七岁”两方印记,右下角“三百石印即财主”压角印一枚。
齐白石《八虾图》局部
齐白石生平勤奋作画,个中以画虾最负盛名,险些妇孺皆知。他对虾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所画的虾个个维妙维肖,虾体有晶莹剔透之感,洋溢着无限的生命力。为了画好虾,他特意在画案上放一盆活虾,院中小池里养着虾,以不雅观察虾的形状、水中游动的姿态。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孔”,“我画的虾和平常瞥见的虾不一样,我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所以是活的”。
齐白石时常在画上题写趣诗,如他在一首画虾的诗中写道:“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
白石老人画虾可分为早期(摹古期间)、中期(写生期)和晚期(成熟期),他这样谈画虾的过程:“余之画虾已数变,初之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几十年方得其神。”河南博物院藏这幅作品《八虾图》是他“八十七岁”所作,可算成熟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我们研究齐白石绘画供应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比较研究吴昌硕与齐白石是近当代美术史上两个重量级的人物,有“南吴北齐”之称,又有诗、书、画、印四绝之誉。
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俊,别号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1913年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是我国近代在诗、书、画、印各方面具有很高成绩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比吴昌硕小二十岁,二人既是同时人,又是两辈人。齐白石最佩服的是吴昌硕师长西席,前述齐白石“走狗”诗即为其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吴昌硕《紫藤图轴》,设色,金笺,纵163.4厘米,横47.3厘米。此图为花卉四条屏之末条,绘藤叶凌空倚势,宛若龙翔凤舞。藤条盘绕回曲,缠石数重。作者娴熟地利用狂草般的笔法,飞动迅疾,一气呵成,追求书法中气贯神通的审美意趣。并有题诗:“繁英垂紫玉,条系好春光。岁岁花长好,飘(飘)满画堂。”并有款“乙巳(1905年)八月八日,安吉吴俊卿拟十三峰草堂”和“吴俊之印”。
吴昌硕《紫藤图轴》局部
《菊石图》是吴昌硕晚年的大写意佳构之作。画中篱栅后耸立一方巨石,石后,数朵硕大如斗的紫红菊花探头怒放;石前,黄菊丛丛,婀娜多姿,竞相争妍。画面将两种秋菊设为动感极强的“S”形构图,不但以紫与黄两种比拟色调授予表现主体——两丛秋菊,且利用面积比拟之法,以下部大面积的黄菊陪衬着上部小面积的紫红菊花,收到了非常能干的视觉效果,而以介于二者之间的赭色勾勒石体,又以墨色作枝叶,使画面中两种比拟色既涌现强烈比拟效果,又能和谐地融为一体,真乃大师神来之作。画中题诗云:“年年头白东篱叟,种得菊花大如斗,酌以玉瓶桑落酒。丁巳岁十有一月,苦寒炙研成之,七十四叟吴昌硕。”
吴昌硕《菊石图》
现藏山西省博物院的齐白石《紫藤图》,纸本设色,纵98厘米,横40厘米。该画从左下角起笔,旁边高下险些占满画面,紫藤萝枝杈盘绕,其间鲜艳的紫藤花儿串串垂下,以篆书笔法画藤,盘龙虬绕;以中、侧笔锋画粗藤,中锋画细藤。在表现藤条上似乱非乱、疏而不散、密而不结,末了画叶,用彩墨渲染;右上部空间里,用细笔锋,点画出一只可爱、生动、活泼的小蜜蜂,它扇动着透明的小翅膀,不雅观者彷佛能听到它嗡嗡的叫声。全体画面充满生气和活力。画作笔墨清新,色彩光鲜,造型简练朴实。写意花卉和风雅描述的草虫奥妙地结合在同一画面,显得折衷统一。右上角“寄萍堂上老人”及钤“木人”白文印一方。左侧题款:“锡卿国师长西席清属戊辰秋玄月齐璜制”,钤“白石翁”印。戊辰即1928年,时年65岁,该作品是齐白石中期之作。
齐白石《紫藤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的齐白石《荷花蜻蜓图》,纸本设色,纵39厘米,横35厘米。画左上绘两片荷叶,振翅低飞的蜻蜓生动活泼,粗放笔法画成的荷叶与工细笔法画成的草虫形成比拟,并题有“九十岁白石” 。
齐白石《荷花蜻蜓图》
吴昌硕和齐白石都重创新,但也不反对模拟,他们对青藤、雪个、清湘、石田、白阳诸大家极为推崇,悉心临摹,接管精华。在绘画方面,吴昌硕最善于写意花卉,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喜用浓丽比拟的颜色,尤善用泰西红,光荣强烈鲜艳。菊花是他常常入画的题材。他画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景况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逐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诗文和洒脱非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吴昌硕的这种画风对付晚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而齐白石善用单色,作品以写意为主,题材从人物、山水到花鸟、鱼虫、走兽险些无所不画,笔墨旷达奇纵,雄浑憨实,挥写自若,富有变革,长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工笔周详的写生虫鱼奥妙结合,比拟之下,使拙者愈拙,巧者更巧。他的画造型简练朴实,色彩光鲜强烈,画面活气发达、雅俗共赏,独树一格。他用色泼辣、冶艳、强烈、响亮,但绝不是浮腻甜俗、花哨轻浮、恶俗不堪,而是百色生辉、清雅静致,他是古今画家中用色最大胆、方法最多,变革最多的。而阔笔大写意花卉与工笔周详草虫鸟相奥妙结合,是齐白石花鸟画中最具个人风格特色,在画史上,也是独树一格的。陈半丁说:“吴缶老善用拙,齐白石学缶老能巧不能拙。”潘天寿亦说:“近时白石先生长西席,他的布局设色等等,也大体从昌硕师长西席来,而加以变革。从表面上看,是与昌硕师长西席不同,其底子,实从昌硕师长西席分支而出,明眼人,自然可以一望而知。”二人讲这话的潜台词是齐不及吴。但齐白石的朋侪胡佩衡却说:“就单从绘画的艺术性来比,无论在题材的广泛、构图的新颖、着色的富丽等方面,白石老人都远在吴昌硕以上,只有在笔墨的浑沦和蕴藉上,并驾齐驱,各有不同而已。若从思想性和艺术性全面来看,白石老人更是大大超过吴昌硕。”张大千亦说:“吴昌硕与齐白石两家的画,若一定要比较问谁的更好,则我回答是齐的更好。”
在篆刻上吴、齐二人的篆刻艺术,都是推陈出新,吴的印风气魄雄伟、憨实开阔,齐的印风恣肆苍劲、高兴淋漓,都是大写意印风的一代宗师。但吴昌硕是大写意印风的开拓者,而齐白石是大写意印风的跟随者。以此而论,吴在篆刻史上的地位要优于齐。
在书法方面,吴齐二人的篆、隶、楷、行书四体俱善,吴的书法重气势,而齐的书法重安排。齐白石对黄苗子说:“写字比画画难,一幅字的布局想不好就写不好,答应给你写的那首诗,我还要想想怎么样写。”齐对写字的布局安排尚且负责如此。而吴昌硕写字纯任自然、下笔迅疾,特殊到晚年时,写石鼓文,笔墨畅快,达到隆盛恣肆的境界。虽然二人的书法都各立了门户,但吴的功夫高于齐。
在诗歌方面,吴、齐二人均善诗,吴师唐人,齐师宋人。吴诗古奥朴实,齐诗朴拙清新,各具特点。但近时有新史料表露,吴晚年文思不畅,常请人捉刀代笔。而齐白石不少诗里颇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其措辞鲜活生动,晓畅通达,别具风味。很明显,齐白石诗当胜吴昌硕诗。可见,齐白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简介许小丽,女,现就职于河南博物院保管部,文博馆员,致力于书、画等文物的保管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