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有5位很有名的导师:康震、王立群、蒙曼、杨雨、郦波,每一位的讲解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但人红是非多,关于他们的质疑声也一贯不少,个中最大的质疑便是:这五位导师只会品赏诗词,自己却并不太会写。对付这个质疑,笔者无法赞许,虽然诗词大会别的高朋都很少晒诗,但郦波却常常晒。
郦波不但是在节目中常常“口占一绝”送给选手,而且在网上也常常分享自己的大作。他是5位导师中的写诗高手,古风当代诗都能写,每都城够有水平,只能说有才华的人确实不用低调,让我们来品一品。先看古风诗:
《叶》
回看东篱羡落英,山河闪动亦关情。
与君同是人间客,归去始知身更轻。
这是一首咏叶诗,写得颇有水平。首句“东篱”是用典,指的是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多年隐居,不问世事。次句“山河闪动亦关情”写出了自己抵牾的心情,一方面倾慕陶渊明放下统统的清闲,一壁又放不来世界事。
后两句用倾诉式的措辞,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纠结。“与君同时人间客”是指自己和陶渊明一样,都不过是人间的过客。当年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一词中写道:“我是人间惆怅客”,郦波这一句没点出惆怅二字,却一样有为世俗所困之意,这一点表示在末了一句中。“归去始知身更轻”,是避开俗事后的洒脱。
这首七言诗,虽然无法和古代先贤的作品比较,但在当代人所作的古风诗中已经算是有水平了。郦波更善于的是当代诗,比如这首《在乎》:
《在乎》
一个孩子在门口张望
路上除了我
没有一个他的小伙伴
一个姑娘
在村落口张望
路上除了我
没有她要等待的情郎
一盏孤灯在夜里张望
路上除了我
没有人在乎它微弱又微弱的 光亮
这是一首颇故意思的小诗,题目取的是“在乎”,墨客截取了三个分外的场景来诠释什么是在乎。与现在不少当代诗空洞无物的风格比较,这首诗句句落到实处,言之有物。
全诗分为三小节,前三行写的是一个孩子的在乎,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小伙伴,以是在门口张望,而路上那个“我”的存在,显然是尴尬的。中间三行,写的是一位姑娘的在乎,她也同样在张望,站的地方是村落口,等的是她的爱情,路上的那个“我”是多余的。
末了三行,是全诗最故意思的部分。尴尬又落寞的我,终于找到了知音:一盏在夜间张望的孤灯,它用微弱的光亮照亮着小路,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除了在前行中的“我”。在这第三节,“我”这个形象由被动的被在乎,变成了主动的在意孤灯,并与孤灯已经领悟成一体。这微弱的光亮给落寞的墨客带来了温暖,也让全诗变得更加灵动,十分耐人寻味。
纵不雅观这首当代诗,从遣词上来看,通篇并无一个高等的字眼,但却发人深省;而从意境上来看,墨客层层递进的行诗构造,让感情也层层升华,末了在落寞中找到光亮,进入诗境,充满了传染力。末了从精神内核上来看,这首诗是充满着力量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落魄路人的形象,用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感来描述一个充满等待和希望的天下。
两首作品,一首古体诗,一首当代诗,让我们见识到了郦波的水平。虽然作品仍有瑕疵,但郦老师的基本每周都有新诗的高产还是令人服气的。能品诗、能写诗,这样的高手如今确实不多了。这两首诗大家喜好吗?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