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润之作为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担起了文坛的重任,虽然不是职业的墨客,但是作为其爱好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建树。

而我们在理解了毛泽东高远立意和豪迈魄力之外,他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好朋友的呢,面对好朋友的质疑,他又是怎么奉劝的呢?

我们来看看这首七律,大家看完便可知道,毛主席非凡的魄力也在与和朋友的交谈上,我不肯望你和我的思维趋同,但是,我却要说服你,我们两个一定要存异,可是也要在紧张的问题上有共通之处。

七律

毛泽东这首七律在浓烈中蕴含豪气在劝勉中也留住了老同伙

和柳亚子师长西席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景致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不雅观鱼赛过富春江。

附:柳亚子原诗

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一九四九年三月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在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铁怨冯谖。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潮便是子陵滩。

一、人物故事

柳亚子师长西席(一八八七逐一九五八年)原名慰高,字安如,崇拜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以亚洲的卢梭自居,便改字为亚卢,后改为亚子。
他是江苏省吴江县人,出身书喷鼻香门第。

从前受康梁影响,1906年参加同盟会,曾担当过孙中山的秘书长,是一九0九年景立的清末著名文学社团“南社”的发起人之一。

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北京病逝。
他生平致力于诗词创作,有《磨激情亲切江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及《柳亚子诗选》出版。

柳亚子当时是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心常委兼秘书长,接到毛泽东主席的电三月十八日到达北京,准备参加政协会议。

二十五日来到北京,柳亚子到机场欢迎。
三月二十八日,柳亚子写了《七律。
感事呈毛主席》一诗,送交毛泽东。

二、原诗意义

原诗的译意是:你(指毛泽本)締造了新中国,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清,而我自己是清高的,要我给人说好话去寄托权势是十分困难的。
我有雄才大略,以我的本领可以在讲坛上批评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可是我出门没有小车,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只好学冯谖那样弹着剑柄发发牢骚了。

我早已后悔自己生平抛掷头颅轻视生命,满腔激情亲切的去投身革命,只管自己的革命激情亲切淡薄了一些,但是我不会忘却对祖国公民保持着一片忠心赤胆待到解放南方的胜利飞来,我将回到老家去过着严子陵那样的隐居生活。

柳亚子当时不满对自己的政治报酬,在诗里发泄一些牢骚。
毛泽东看了之后,针对他的悲观感情,于四月二十九日写了这首《七律、和柳亚子师长西席》,对他进行劝解,希望他以国家和公民的利益为重,留在北京为新中国贡献力量。

诗题里的“和”读h e,是声音相应的意思。
依照别人诗词的文体格律(指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都同等)另行创作诗词与之呼应就叫和诗”。
其余,有时不严格按照别人诗词的格律,只哀求文体大致相同,却针对别人诗词的有关内容和题材,谈论或回答对方诗中所提出的问题而另行创作诗词与之唱和,也叫“和诗”。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内容是针对柳亚子《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诗而发的,但它是采取和柳亚子另一首以纪念马克思诞辰内容的“七律”一样的韵脚。
那首“七律”的原诗是:“卡尔中山两来忘,斯毛并世战玄黄。
生才西德推贤圣,革命中华赖表章。
粤海威京堪比例,蒋凶托逆漫评量。
腾欢今日新天地,澎湃潮流沸海江”。
以是毛泽东的这首“和诗”兼有上述和诗的两种情形。

三、诗中真意

诗的开头“饮茶粤海”四个字写出了广州生活的一大特色。
广州有许多多的茶楼,在广州生活的人大都盛行着一种生活习气,便是到茶楼去品若谈心。

但这里不是般地描述广 州的生活特色,而是追忆过去和柳师长西席在广州的一段交往。
一九二四年实现第一次国共互助后,为了推动农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中心农人部的名义在广州举办农人运动讲习所,以培养农人运动骨干。
一九二五年十月毛泽东到广州主持第六届农人运动讲习所。

一九二六年五月柳亚子师长西席到广州出席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
两人在广州初次会面。
那次见面使柳师长西席十分敬佩毛泽东。
他在一九二九年写的一首诗中说:“神烈毛峰头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原注:孙中山、毛润之)。
”他把孙中山和毛泽东评价为像列宁那样天下有名的两位中国的伟大革命家。
他在一九四一年写的诗有“云天倘许同代国,粤海难忘共品茶”的诗句,也解释了这是“难忘”的友情。

毛泽东在这首诗里也用了“未能忘”三字,表明他们第-次交往就相互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解释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十分朴拙的。
第二句是写他们第二次交往的事。
这件事在《沁园春.雪》题解中已作解释。

在那次交往中,毛泽东除了抄赠柳亚子师长西席诗篇之外,还曾约他到重庆曾家岩(便是后来所指的“ 红岩”)八路军办事处谈过话,又给他写过信。
此后柳师长西席几次寄诗给毛泽东,个中曾说:“得坐风光霁月中, 矜平躁释百忧空,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

可见毛泽东跟他的发言对他的教诲和帮助是很大的,对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
以是,他对毛泽东也是非常崇敬的。
柳师长西席的诗中也有这样两句:“阔别羊城十九秋,相逢握手喜渝州”也同样指的是他们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交往。

在中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预备召开之时,毛泽东在这首诗里特殊提起“饮茶粤海”和“索句渝州”,不仅仅是追叙交情,更主要的是希望柳师长西席像过去一样积极参加政治斗争,愿他跟上不断提高的时期步伐。
毛泽东想让过去曾经支持和推戴共产党的统统进步的革命朋友,都紧密联络起来,为培植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毛泽东一九一八年夏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 玄月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事情,那是他第一次到北京。
一九四九年 再回到北京, 已经有三十一年了。
这次重返北京不久便收到了柳师长西席送来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诗,市价落花时节。

这一层承接上层从追叙以往第一、二次交情,谈到当前的第三次父往。
而这首和诗正是针对这次交往中谈到对方诗篇的内容而作的,以是这逐一层引向了正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浸染。
接下来就转到对柳师长西席的疏导上,表达出本诗的主旨来。

柳亚子在《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诗中表露出一些悲观的思相感情。
他自视极高,认为自己很有才能,自比批评了善讲《易经)的五鹿充宗的汉代大学者朱云,但由于柳师长西席有那些患得患失落的知识分子的通病,想追求上等待遇,哀求出人有小车,以是当个人的哀求和希望一时得不到知足,便像战国时期投靠孟尝君而未被重用的冯谩那样弹着剑柄发牢骚。

毛泽东在这层首先针对柳师长西席这 方面的表现,劝告他不要发牢骚,指出牢骚过多会影响康健。
“ 防肠断”一语双关,即指要防止身体康健受损,又指防止政治上产生不良后果。

接着指出该当精确对待自己,精确对待别人,精确对待周围的各类客不雅观事物,不要眼力短浅,要大度一些, 眼界宽些、远些,不要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落,应该以国事为重。

这两句的奉劝,对柳师长西席的悲观思想,可算是对症的苦口良药。
这里是诗眼,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说话委婉,但道理却十分深刻。

诗的后两句是期望柳师长西席打消还乡隐居的动机。
针对柳师长西席想还乡隐居的想法进行开导,它承接上文“景致长宜放眼量”一句指出只要眼力远大,正精确对待周围客不雅观事物,你会发觉北京的生活环境是美好的。

柳师长西席诗篇中有“分湖便是子陵滩”一句,“分湖”是柳亚子家宁江苏吴江南边一个湖。
柳师长西席用它指自己的家乡。
“子陵滩”指东汉初年严子陵在浙江的富春江隐居时钓鱼的沙滩。

毛泽东这里所写的两句同样也是语意双关的。
一方面指出北京的风景比富春江的风景更幽美,北京的生活环境当然比富春江的生活环境要好,另方面也有政治上的含义:虽然新中国才预备成立,北京的政治根基浅,新的革命阶段刚刚起步,统统不能尽如人意。

但如果你放眼了望就会看到它美好的前景,它将比封建反动统治时期像严子陵、陶潜等隐土们那种虚无缥缈的桃花源空想更美好得多呀!这是一种暗示,希望柳师长西席不要还乡隐居,应留在北京共商国事,为培植新中国作出贡献。

便是这首诗采取了由远及近,由昔至今的追叙办法,在引起对方对昔日追求进步支持革命的政治激情亲切的回顾后,针对对方当前的悲观思想感情提出了批评,进行了委婉的疏导。

说话委婉蕴藉,富有深刻哲理。
“防肠断”的用语既风趣,寓意又很深远,一语双关地提醒柳师长西席要把稳,这种感情所带来的对康健和政治上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景致长宜放眼量”这样的语句 显示出精确处理客不雅观事物的方法,道出了人生应有的精确态度,极富哲理。
结尾两句,把两个地方进行比拟,让对方很好地去思考,这也是逐一种很委婉而蕴藉的奉劝方法。

这是小帅对这首诗的浅析,大家有什么想法,我们评论区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