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民歌险些都以女子和爱情为题材,有的写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有的写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的写情人分合的悲欢过程,有的写男女分离的无限惆怅;还有的写女子被男子所弃的无限痛楚……个中,《子夜歌》、《西岳畿》、《读曲歌》、《西洲曲》等,均是南方民歌中的佳作。在封建礼教压迫的时期,这些作品描写青年男女大胆武断地谈情说爱,这就具有冲击旧礼教、首立异风气的意义。
作为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怀诗篇的《西洲曲》,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沈德潜称在《古诗源》称其为:“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荡无穷,情味愈出”,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则谓之曰:“言情之绝唱”。
《西洲曲》最早著录于南朝著名墨客和文学家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后来被北宋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中。这首随处颂扬的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美学意蕴,受到历代欣赏者的喜好。它谱写的是一首纯情的恋歌,通过描写女子公对男主人公一年四季的执著相思,展示其奇丽轻灵的外表美和朴拙纯洁的内在美。
《西洲曲》通过描写季候特色和景物变革,用梅、莲等清丽的意象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其构造风雅、婉曲,其措辞清新、自然、蓄深婉,其音节流畅、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因此,许多人读了这首《西洲曲》都赞不绝口、爱不释手,例如,朱自清。他在其散文《荷塘月色》中就引用过个中的句子。
《西洲曲》在《荷塘月色》中作为引用的涌现,是朱自清师长西席为了表达自己心境的一种媒介利用。其原诗为:“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熏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西洲曲》描写了一位少女从早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光鲜的感情色彩,表现出光鲜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开头四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叙事:一位身穿“杏子红单衣”,长着“乌黑长发”的年轻女子,如仙女下凡般涌如今读者面前。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女孩是来西洲赏梅的。看到了如此俏丽的梅花,女孩春心荡漾,想起了她的情郎,于是想去折几枝梅花寄给江北的情郎。
接着四句“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交代女孩子赏梅地点西洲详细在何处,那是离家不远的一个地方,如果走水路,划船的话,划两下子到了。这天里,女孩子一边赏梅一边思念情郎,不知不觉到已经到薄暮的时候,这时伯劳鸟飞走了,晚风轻轻吹拂着乌桕树。
关于“伯劳鸟”,在《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有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后来演化为针言“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或情侣离去,这句诗里伯劳的涌现,大概也是寓意着别离。这句里的“乌桕树”是南方树种,大概也是赞颂这个江南女子宛如清扬吧!
接着四句“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写乌桕树就在女孩子家的门前,她出门就能够瞥见它。女孩子每天都精心打扮一番,戴上她最喜好的翠绿钗钿才出门。由于她昼夜思念的情郎随时都可能回来,她要向他展示最俏丽的一壁。一天的清晨,她打开门,没有瞥见情郎,有点失落望,于是就走出家门,要去采莲了。
接着四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结尾引用的部分。写女孩子采莲的地方在南塘,这时候,时节已经到了秋日,满塘的莲花已经高过了人,她低着头,摆弄着莲子,思念的心思像水一样清澈。这里是描写秋日莲子成熟时的盛景,而“莲”谐音“怜”,“莲子”谐音“怜子”,表明了女子对情郎既怜且爱的深情。
接着四句“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写女子把采摘的莲子放在袖子里,莲子已经成熟了,莲芯都已经红了,就如她惦记情郎的心,焦躁得红彤彤的,她多么愿望他能够回来啊!
可情郎便是迟迟不回来。这时天上飞过一群鸿雁。
接着四句“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写女孩子追着盘旋在西洲上空的鸿雁来看,真希望它们能带来一点情郎的,可惜没有,女孩子再一次失落望而归。鸿雁走后,女孩子痛惜若失落,不知不觉又登上高楼,眺望郎君,楼台虽然很高,但是纵目了望,却仍旧没有瞥见郎君的影子,她就整天整天地倚在栏杆上盼着,望着。
接着四句“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写女子洁白的手扶着弯曲的栏杆,望着卷帘之外秋日高远的天空,目之所及,烟波浩渺,如海水一样荡漾着空空的深深的碧绿,如女子海一样的深情,和海一样的深愁。
末了四句“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熏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写女孩子对情郎的思念之苦如海水看不到边界,如美梦一样悠悠不可及,女孩子相信她的情郎也在为相思而愁苦,于是她希望熏风能把自己的相思之意带给情郎,期待能早日相聚。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女子从春至秋,惦记,妆扮,等待,遥望,折梅一枝,采莲一袖,花喷鼻香人意,馥郁满怀,悠悠入梦,幽幽醒来,声情摇荡,楚楚动人。“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期间民歌中最成熟最精细的代表作之一。